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31.
人们早已发现高山水与陆地水相比,同位素氛、~(18)O的含量比陆地水低,但对高山水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尚未作过深入研究.鉴于近年来发现微量金属元素对人体有极大影响,因此,测定高山水微量金属元素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1977年我国曾有人用中子活化、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232.
基于接头断面的不均匀变形、接头细部构造分析在正、负弯矩作用下接头分离前后的力学特性,分别给出管片环向接头的抗拉刚度和抗弯刚度在接头分离前后的非线性解析公式,以及接头抗压刚度和抗剪刚度的线性解析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到不同管片厚度和螺栓等级工况下线性接头和非线性接头模型的转角与弯矩的关系,并对线性接头模型和非线性接头模型的内力和变形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头分离前,其抗弯刚度随管片厚度增大而增大;在接头分离后,接头抗弯刚度急剧减小,但不同管片厚度下的接头抗弯刚度分布规律大致相同;随着螺栓等级提高,接头分离时的突变转角与弯矩逐渐增大;在正弯矩作用下各等级螺栓的弯矩增量比负弯矩作用下的弯矩增量大,但各等级螺栓的转角增量要比负弯矩作用下的转角增量小;在荷载作用下,隧道管片弯矩随螺栓等级提高而逐渐减小;螺栓等级提高对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的轴力影响较小,管片厚度变化对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剪力影响较小,但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管片的剪力随螺栓等级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33.
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4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NO2)2(H2O)2]n(1),[M(bipy)(NO2)2]n[bipy=4,4'-联吡啶,M=Zn(2);Co(3),Mn(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式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2个晶体学独立的Zn(Ⅱ)离子通过μ1,3-NO-2桥连形成3D结构,拓扑分析可简化为6-连单节点mab网格.配合物2~4是同构的,均可简化为6-连单节点jsm网格,其中NO-2配体构象发生明显扭曲,形成双螺旋链.此外,配合物2和3对环己烯的氧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34.
以湖北鹤峰红莲池铁矿山体崩塌为例,在分析边坡地质条件及采矿扰动的基础上,通过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研究边坡在自重、露采、地下开采等因素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特征,认为这一类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发生崩塌灾害的控制性因素主要有4个:(1)层状块裂岩体结构,岩体被岩层面及节理切割成块体,离散性好,形成架空结构;(2)露天开采导致弯曲倾倒变形,露采区上部岩体发生类似于"悬臂梁"的弯曲变形,边坡处于长期蠕变状态;(3)地下开采直接降低下部岩体的竖向承载力,同时,部分"悬臂梁"嵌固端被截断,导致其抗弯力矩降低,边坡岩体加速蠕变;(4)暴雨加速崩塌发生,降雨入渗直接导致岩体结构面强度降低,并在节理裂隙中产生渗透压力或静水压力,加速崩塌的发生。对于该类层状反倾山体,矿体主要埋藏于地下,山脚也有出露,前期露天开采和后期地下开采共同导致山体应力环境的调整,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对露天采空区上部岩体进行支撑、对地下采空区进行及时回填、对山体上部裂隙进行封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35.
开展了基于运动目标图像跟踪法的拉索索力测试研究.在拉索上布置目标测点,用摄像机获取单个及多个目标的振动图像序列,利用背景差分法进行运动目标检测,基于卡尔曼滤波法对运动目标进行跟踪,获得拉索多个目标测点的振动位移时程曲线,进而利用频率法求解拉索索力.实验结果表明,与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果相比,摄影测量法测试结果可信,是基于频率的拉索索力测试方法的有效发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236.
利用西昌探空站2014年高空风资料,对大气边界层内距地300、600及900 m的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按月、季度进行统计计算,以此分析西昌地区大气边界层风场特征。结果表明:西昌地区大气边界层内风随季节变化较大。对于风向:夏季,各高度上通常以SSW和N为主导并有多个次多风向;冬、春、秋季,300 m高度上主要是偏南风,600、900 m高度上风向主要集中在SSW方向上;风速最大出现在春季,最小在夏季。  相似文献   
237.
牦牛德尔卑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牦牛腹泻病因,本课题组从红原县4所养殖场采集牦牛腹泻粪便16份,并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血清型鉴定、耐药性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6份样品共计分离出16株沙门氏菌,均为德尔卑沙门氏菌ST71型,100%菌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头孢噻呋多重耐药;选取腹泻较严重牦牛粪样沙门氏菌分离株(编号15XLR)进行致病性试验,得出分离株15XLR的半致死剂量为1.2×107 CFU,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小鼠后脾脏、肠道损伤严重.本研究对红原县牦牛腹泻病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证实德尔卑沙门氏菌除感染猪鸡外,其能够入侵牦牛机体,提示牦牛腹泻疾病的防控应注重沙门氏菌的感染以及在牦牛群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38.
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神农架国家公园实验区三维实景数据,比较地形模型和FBX模型两种方式处理数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合Unity3D实现真实场景的虚拟搭建.实验表明,地形模型更适用于交互式的自然保护地科普系统,FBX模型更适用于大场景的地貌展示.Unity3D能够较好地处理无人机获取的真实地形,对于小场景真三维地形...  相似文献   
239.
对"一带一路"进行经济学研究,当然要以"经济维度"为研究重心,但其"文化维度"同样重要。"一带一路"经济学研究不能不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共建国家)的多元文化现象、倡议本身的中国文化新思维、"文化"与"经济"结伴而行等文化背景;"一带一路"经济学研究不能不凸显"文化共生""利益中道"与"孔子改善"等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240.
以高温热解金属有机框架生成的氮掺杂碳材料(CN)为载体,钯单原子(Pd1)为活性组分,制备负载Pd1的催化剂(Pd1/CN)。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Raman)对Pd1/CN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评价了其在室温条件下催化甲醛产氢性能。结果表明:Pd1/CN催化剂的制氢性能明显优于常规Pd纳米颗粒(NPs)和负载Pd纳米颗粒的Pd/CN。分析反应条件对产氢性能的影响发现,在1 mol/L NaOH和0.6 mol/L HCHO浓度下,Pd1/CN催化剂30 min内的产氢量最高,可达54.5 mL,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