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中调速、换向等问题,基于自动控制技术,设计以PC机为上位机、DSP为下位机能够同时调节双直流电机转速和转向的,以及选择工作电机的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相关硬件和软件设计,通过PC机与DSP之间的串口通信,采用上位机串口软件发送数字化控制指令给下位机,控制双直流电机完成一系列预设功能;采用PWM脉宽调制原理对电机的转速进行调节,利用光电编码器通过T法对电机转速进行测量,并通过实测波形显示电机转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双直流电机转速和转向的同步调节,而且可以对工作电机进行选择,达到了双直流电机同步控制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带有汽车动力学控制(VDC)系统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中设计了PID控制的VDC系统,定义了MATLAB与ADAMS环境下车辆模型的数据交换接口,将整车模型与设计的控制系统在ADAMS/Car和MATLAB/Simulink环境下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进行了联合仿真,研究了VDC系统的最佳控制参数,实现了几种行驶工况下的VDC系统及整车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横向稳定性控制器控制有效,实时性好,提高了汽车的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13.
虚拟仿真技术在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培成  陈玉  肖平 《科技信息》2009,(13):27-27
针对我院实车道路实验条件欠缺及实验室设备不足,缓解学校实验设备经费紧张问题,将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应用于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以期得到汽车技术实验变化快、成本低、互动好、效率高的解决方案,弥补实际物理实验的不足,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通过对虚拟仿真系统的特色与设计开发的分析,探索虚拟仿真系统在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构建适用于汽车性能仿真与测试的虚拟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依据乘用车设计相关法规进行乘用车车身结构设计,在CATIA V5软件中建立数字模型并简化,导入ANSYS 12.1 Workbench软件中,对其在弯曲及紧急制动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给出强刚度评价结果。在乘用车车身概念设计中,采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将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可缩短车身设计周期和降低试制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以电动轮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驱动渐成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研究方向,但具有减速机构的轮边驱动系统因引入了电机和减速器,显著增加了非簧载质量,恶化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非簧载质量转移为簧载质量的二级减速式轮边驱动系统结构布置方案,并建立1/4车辆三自由度垂向振动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此种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减速式轮边驱动系统能有效抑制车身垂向振动的幅度,降低轮胎动载荷,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轮胎接地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人-车-路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立了五自由度人-车-路耦合振动模型;利用牛顿法建立五自由度人-车-路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转化获得仿真模型。基于行驶车速和路面不平度激励,分析了五自由度耦合模型系统的振动特性,给出了相应变量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曲线。研究成果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ADAMS的双横臂扭杆独立悬架操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悬架的主要性能参数在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影响悬架性能的主要因素。文章采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商务车独立悬架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分析了该悬架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悬架设计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线控制动系统中信号传输处理的速度及稳定性会对整个制动操控效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是影响制动距离及其恒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不同的开发平台和通讯类型,其效果也不一样。本研究基于VS.NET平台及串口通讯方式,设计开发线控制动的操控系统,围绕制动操控效率和可靠性两个目标元素,从生效速度、操控效率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对线控制动操控系统进行性能验证,包括制动需求分析、开发背景介绍、系统设计以及基于紧急持续制动、点动缓刹、常规持续限速三种典型工况下的性能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