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用相转变法制备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水分散体的粒径和粘度均呈先下降后减小的趋势。固化速率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72.
应用电子探针(EPMA)和偏光显微观察等技术,研究了我国亚热带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铁锰胶膜的微形貌特征和胶膜线剖面(从胶膜到基质的垂直断面)的元素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铁锰胶膜为黑色和红褐色相间、厚度约为1 mm以内的膜状物,其结构致密,与基质的界限较清晰.MnO_2,Fe_2O_3,SiO_2,CaO等组分在胶膜线剖面上波动分布;胶膜中MnO_2,Fe_2O_3和CaO等含量比基质的高,SiO_2的含量相反;胶膜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比基质的大,其中MnO_2的差别尤为显著.由外向内,黄褐土和黄棕壤的铁锰胶膜出现富锰条带区、富铁锰条带区和富铁条带区,它们在胶膜表面呈现黑色锰氧化物和红色铁氧化物的复合淀积层;红壤胶膜由外向内为富铁锰条带区和富铁条带区,富锰条带区不明显,微形貌特征为明显的黑红相间带状铁锰交互淀积层.从南到北,3种土壤铁锰胶膜中的富锰条带区逐渐明显,这源于气候等成土因素的差异,也表明铁锰胶膜形成时土壤环境的变迁.由铁锰胶膜的微形貌特征和元素分布特点认为,胶膜的生长起源于渍水的环境,它的发育是在土壤长时期整体偏干或偏湿的氧化还原交替变化过程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73.
以旋转射流钻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径向钻井系统的受力和压力损失,建立了钻井极限深度预测模型;计算了某一工程实例的钻井极限深度,并得到了系统压力损失和受力情况;利用建立的极限深度预测模型研究了钻头主要结构参数对极限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钻进过程中,软管压力损失是系统主要损失,后喷嘴反冲力为系统前进的唯一动力,前喷嘴反冲力、软管与孔壁摩擦力为主要阻力;极限深度随后喷嘴直径的增大呈近似线性增大,随前喷嘴直径的增大呈近似线性减小,随旋转射流扩散角的增大呈二次函数关系增大,随后喷嘴安装角度的增大呈二次函数关系减小.本文工程实例的钻井极限深度预测值可达72.1m.  相似文献   
74.
基于RR间期一阶差分的新型散点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oincare散点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R间期的一阶差分散点图的新型分析方法.一阶差分散点图将RR间期作一阶差分以形成新的序列,再按Poincare方式作图,凸现了RR间期变异的信息,并以特殊区域反映在散点图上,通过图示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心率变异信息,对非偶联的早搏、偶联性质的二联律和三联律早搏能分别显示出特有的图形特征,从而做出比Poincare散点图更好的鉴别.而在分析混合型早搏时,一阶差分散点图鉴别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75.
CO2对原油的抽提及其对原油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高压PVT(压力-体积-温度)试验装置,模拟3种不同性质的原油油样非混相驱时CO2-原油的接触过程,重点考察CO2对原油的抽提作用以及CO2抽提后剩余原油的物性,测定抽提过程中进入气相的轻质组分的体积(抽提油量)、残余油黏度及组成.试验结果表明:CO2优先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原油越轻,CO2的抽提油量越大;抽提后残余油黏度普遍提高,残余油样黏度是原油黏度的1.1~2.0倍,且温度越低,黏度比越大;提高注入压力或降低CO2注入量可防止油气性质差异变大.研究认为,抽提作用对重质原油的黏度影响较大,导致CO2抽提后残余油的采出难度加大,建议CO2驱油技术应优先应用在轻质油藏.  相似文献   
76.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对PBS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0,选择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酯化温度在170℃,缩聚温度在230℃时,产物的特性黏度较高,副反应较少.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产物为预期的PBS.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力学性能分析可得,随着聚酯特性黏度的增大,其熔融焓、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都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增大.  相似文献   
77.
民国以来研究《宋子》的成果丰硕,存在的争议也不少,主要包括:宋钘年辈是长于还是晚于孟子;《汉书·艺文志》将宋钘著作《宋子》归入小说家,究竟是何原因,这样归类是否正确;对宋钘遗著的考辨,有认为《吕氏春秋·去尤》、《去宥》是其遗著的,有认为《管子·心术》、《管子·内业》、《管子·白心》、《管子·枢言》为其遗作,有认为《庄子·逍遥游》是其遗说的,有认为楚竹书《彭祖》为其学派著作的;对宋钘思想学派的划分,则有道家说(或黄老学派)、墨家说、融合说三种。  相似文献   
78.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而茶多酚具有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作者研究茶多酚对体外培养的卵巢癌COC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卵巢癌COC1细胞,24h后分别采用AO/PI双染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DNA Ladder),观察和分析茶多酚对COC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茶多酚(≤500μg/mL)处理24h后,出现早起凋亡现象;而高浓度的茶多酚(2 000μg/mL)后,出现了明显的晚期凋亡现象;过高浓度(4 000μg/mL)处理,细胞出现死亡现象.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后,细胞均可检测到DNA Ladder,且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DNA裂解程度加深,电泳中DNA Ladder更明显.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均可以诱导卵巢癌细胞株COC1产生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筛选新型的抗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现有的高职教育一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不能与企业的工作任务相匹配,为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建立起适应当前状况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要建立起专兼职相结合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  相似文献   
80.
根据艾略特波浪理论以及波浪理论中的各参数具有费波纳奇数列关系的特征,分析股票价格波形的特点;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提出基于波形分解与重构的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给出具体的实现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波形分解与重构,把原始价格时间序列分解为规律相对简单、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子波动序列来提高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实现对特征不同的信号选取不同的参数模型进行预测;采用傅里叶反变换拟合出股价波动变化趋势的曲线,以达到预测股价波动变化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