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31.
通过对长春市2000~2010年SO2与NO2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得到长春市SO2与NO2浓度的长期变化均为绝对浓度值增加的趋势,以及采暖期比非采暖期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加的变化规律。通过污染负荷系数指标的计算,确定SO2、NO2与PM10对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是同样重要的。分析SO2与NO2排放源主要为工业生产和热力供应过程中的燃料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总结了自然及人为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为长春市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利用单粒子后向轨迹模型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长春市大气中PM10外来源和本地源贡献率进行源解析研究。CMB 8.2的解析结果中,工业燃煤和以钢铁尘为主的工业尘是外来可吸入颗粒物的最主要来源,非采暖期、采暖期的贡献率分别为13.04%、32.56%和29.75%、14.66%;而机动车尾气和道路尘则是本地可吸入颗粒物的最主要来源,非采暖期、采暖期贡献率分别为39.24%和33.86%。HYSPLIT模型分析,2011年9月30日(非采暖期)对于长春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影响较大的城市为通辽、白城、四平等;2012年3月1日(采暖期)的外来源则来源于兴安盟、白城、松原、吉林以及牡丹江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