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微直流电对石防风生质体生长的影响。用0.1 ̄1.5μA直流电处理培养中的原生质体,明显提高细胞团的形成数量,这一促进作用与电处理的时间长短有关,只有处理充分长时才有效果,阈值时间的长短随电流强度的增大减小,微直流电作用与处理的起始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2.
使用膜片钳测量了石防风、烟草及小麦原生质体的膜电位,并与常规膜电位方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膜片钳法测得的原生质体膜电位为内负外正,低于-50mV;常规的插入法测得的为内正外负,大于+10mV.与插入法测得的完整细胞膜电位(低于-100mV)相比,膜片钳法测得的原生质体膜电位更为接近.两种方法在原生质体膜电位测量上的差别,可能与原生质体受损的程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探讨了桑树萎缩病茎段再生健康植株的条件.结果显示,严重呈现萎缩症状的桑树茎段在不含任何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长1~3个月,形成的幼苗盆栽后2年中不再显现任何症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盐(DAPI)检测表明组培植株中不再含有类菌原体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微直流电对石防风原生质体生长的影响.用0.1~1.5μA直流电处理培养中的原生质体,明显提高细胞团的形成数量.这一促进作用与电处理的时间长短有关,只有处理时间充分长时才有效果.阈值时间的长短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微直流电作用与处理的起始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5.
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聚合酶链反式反应,用多对引物探讨了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6.
通过农杆菌 Ti 质粒介导,将模式基因(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β葡萄糖酸苷酶基因) 导入泡桐,并对影响转化及选择再生的一系列因子进行优化,创建了泡桐的遗传转化系统.优化后的系统为:用泡桐完整叶片作外植体,侵染转化的菌液浓度 O D600 值控制在0 .1 ~0 .2 ,经20 m m ol/ L Ca2 + 处理,共培养6d ;在10m g/ L 卡那霉素+ 250 m g/ L 羧苄青霉素的选择压下培养数天,随后在仅含 Kan的选择压下继续培养,直至抗性芽的再生.通过此遗传转化系统,获得了抗 Kan的泡桐芽,转化频率可达84 % .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 G U S 报告基因不仅在侵染的叶片中得到短暂表达,而且在抗性芽和抗性愈伤组织中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7.
用膜片钳技术测定植物原生质体膜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膜片钳测量了石防风,烟草及小麦原生质体的膜电位,并与常规膜电位方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膜片钳法测得的原生质体膜电位为内负外正,低于-50mV,常规的插入法测得的为正外负,大于+10mV,与插入法测得的完整细胞膜电位(低于-100mV)相比,膜片钳法测得的原生质体膜民位更为接近,两种方法在原生质体膜电位测量上的差别,可能与原生质体受损的程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质量,影响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强调公共物品经济属性的同时,更应看到其社会属性:公平、平等、公益。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将农村义务教育定位为纯公共物品,从而得出加大国家直接投入,在农村实行完全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戴群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0,(3)
根据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功能蛋白质分子浮动镶嵌于类脂双分子层中。为了研究蛋白质分子与类脂双分子层的相互关系,Poo 等人首先采用 FITC-ConA 标记 ConA 受体的方法,测量了蟾蜍胚肌细胞质膜上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测向扩散运动。随后,相同或类似的方法普遍用于动物细胞膜性质及与微管、微丝的关系研究。本文将此法用于石防风原生质体,为研究植物细胞质膜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探讨了桑树萎缩病茎段再健康植株的条件,结果显示,严重呈现萎缩症状的桑树茎段在不含任何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长1~3个月,形成幼苗盆栽后2年中不再显现任何症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盐(DAPI)检测表明组培植株中不于含有类菌原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