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23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正>现在世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处于动荡之中,面对灾害的频发和金融海啸,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都在呼吁还地球以蓝天,促社会臻和谐。在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复杂的难题面前,什么科学的界限,多年守恒的研究的方法都显得黯然失色。我们回忆起马克思的名  相似文献   
42.
适应性行为与仿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新兴的人工生命领域,适应性的研究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研究适应性的基本手段就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本文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群体对环境的适两方面全面论述了适应性行为及仿真研究的基本思想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3.
复杂巨系统科学——一门21世纪的科学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戴汝为 《自然杂志》1997,19(4):187-19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简称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系统科学加以开拓。于80年代末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些极其复杂的事物,从系统学的观点来看,可以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来描述。处理这种复杂巨系统,在目前只能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metasynthesis)。以此方法为基础,开创了复杂巨系统科学。80年代初,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塔菲研究院(Santa Fe lnstitute.SFI),以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致力于发展他们称之为“复杂性科学(science of complexity)”的一场科学革命。复杂巨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都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以多学科交叉与整合为特点的前沿科学。本文对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与区别作扼要的比较与讨论。  相似文献   
44.
从基于逻辑的人工智能到社会智能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汝为 《自然杂志》2006,28(6):311-314
本文从思维科学和系统科学交叉发展的观点回顾人工智能半个世纪发展的历程它经历了以“物理符号系统”为假设的传统人工智能(逻辑思维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分布式人工智能(形象思维的模拟);现场人工智能(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运行环境相结合的模拟);智能体技术、人工社会研究所涌现的社会智能(社会思维和群体智慧与运行环境相结合的模拟)。钱学森于1990年发表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处理这类系统有关复杂问题的方法论,接着提出我们要研究的不是智能计算机,是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信息空间综合集成研讨体系(CyberspaceforWorkshopofMetasyntheticEngineering),为社会智能涌现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平台[1]。  相似文献   
45.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   总被引:314,自引:5,他引:314  
新年伊始,我们很高兴能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的《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奉献给广大读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系统科学的一个很大的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并对其研究的意义,作了精辞的阐述。特别是这种研究及其方法论的建立,为实现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把关于人类的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的预言,找到了科学的和现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其意义是极其重大且深远的。  相似文献   
46.
  由钱学森创立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具有前期系统的工程实践,特别是军事系统工程的实践的基础;是适应国际上系统工程方法论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科学是一个整体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同时是思维(认知)科学研究以及国际间计算机科学发展以人为主的时代潮流。中国科学家在信息空间构建综合集成研讨体系取得进展,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