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系统科学   168篇
丛书文集   214篇
教育与普及   1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1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9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稳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手段研究了不同氯原子取代位置的四苯基卟啉-组氨酸二元体系及其金属锌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结果表明, 苯环上氯原子取代位置的不同对卟啉的光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 组氨酸的引入对卟啉的激发态性质影响不大. 氯原子间位、对位取代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相差不大, 但其邻位取代自由碱卟啉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比间位、对位化合物低得多, 而对于锌卟啉其结果恰恰相反, 这种特殊性质主要归因于氯原子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992.
动物杂种优势分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测定的结果对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动物个体杂种优势的产生是由于杂种后代体内来自双亲的DNA分子之间发生了多位点的混杂,这种混杂导致杂种后代产生出与其亲本不同的性状表现,从而导致了杂种优势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3.
讨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PMSM)电流比较控制和速度预测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瞬时电流分量的比较控制方式,通过查询开关规则表,输出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矢量,得到了平稳的直轴电流响应和快速且平稳的交轴电流响应;将预测控制方法应用于PMSM的速度控制系统,对PMSM模型的精度要求低,允许模型可有较大失配,系统算法简单,鲁棒性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PMSM控制系统具有优良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994.
利用Oppenheim的混沌伪装方案对混沌系统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以Lorenz混沌系统为例,进行了频率特性的数值模拟,得到了系统的同步效率-频率特性、放大系数-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的关系曲线及输入信号幅度与同步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混沌系统频率特性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输入信号的频率位于混沌系统频带内的情况下;输入信号幅度的大小,不影响输出信号的失真。这一研究结果表明,Oppenheim的混沌伪装方案不适用于保密通信。该混沌系统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不仅对Lorenz混沌系统适用,而且也适用于其他非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轴承钢生产中各因素对钢中D类夹杂物形成的影响.对国内某特殊钢厂轴承钢中夹杂物进行了检验分析,发现钢中D类夹杂物存在多种形式;通过感应炉重熔实验,发现钢中Al含量对夹杂物的影响很大,Al过量,在MgO炉衬条件下,会大量生成MgO·Al2O3;当钢中Ca含量较高时,夹杂物全部变性为球状钙铝酸盐.研究表明,控制钢水中Ca、Mg和Al成分,是控制D类夹杂的重要手段.通过工厂试验证明,特定炉渣改性和成分优化对D类夹杂物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利用皮秒时间分辨条纹相机技术检测了3种不同染料在立方体和T-颗粒溴化银上吸附后形成聚集体的荧光光谱, 分析了不同染料在不同浓度下对染料聚集体到溴化银导带的超快电子转移过程的影响, 进而分析其对增感效率的影响关系, 并探讨了增感过程的微观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荧光衰减的动力学曲线与双指数函数拟合得相当好, 存在一快一慢衰减成分, 快衰减成分占拟合较大比例, 认为其源于与荧光衰减相竞争的从激发态染料聚集体到AgBr导带的电子转移. 光致电子转移的速率及增感效率随着染料相对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不同染料增感的乳剂, 其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997.
蒙脱土对胜利原油油水界面性质及油水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蒙脱土对胜利原油油水界面性质及油水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蒙脱土吸附了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后容易聚集到油水界面上参与界面膜的形成,使界面膜强度显著增加,且膜强度有随蒙脱土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蒙脱土对原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吸附使得蒙脱土可与原油模拟油的油滴间形成OMA结构,其zeta电位明显高于蒙脱土及油滴的zeta电位.蒙脱土的水化作用使得OMA结构中夹带了较多的水,这种夹带的水随OMA结构一起上浮到乳状液的上层浓相中,使得O/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导致油水分离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998.
李子丰  田新民 《科技信息》2007,(18):139-140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自问世以来的一百年间,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根据对相对论的不同态度形成了维相派、反相派和修相派三大派别。本文从十个方面阐述了维相派的“维相法宝”,阐述了维相派对反相派及其思想的排斥和压制,并简单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9.
轴承钢一般采用铝、硅铁脱氧,根据己知的热力学数据,通过钢液与脱氧产物之间的化学平衡,用热力学方法计算钢液脱氧时可能析出的一次脱氧产物的平衡组成与钢液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夹杂物的形成、夹杂物的形态控制或去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系统研究了室温下Tb0.3Dy0.7(Fe1-xAlx)1.95(x=0,0.05,0.1,0.15,0.2,0.25,0.3,0.35)合金中金属Al替代Fe对磁性、磁致伸缩、自旋重取向和穆斯堡尔谱的影响.结果发现,x<0.4时,Tb0.3Dy0.7(Fe1-xAlx)1.95完全保持MgCu2立方Laves相结构.磁化强度和磁致伸缩测量发现,x<0.15时,添加少量Al有助于减小磁晶各向异性,并且随着Al替代量x增加,磁致伸缩λs、内禀磁致伸缩λ111和Curie温度Tc大幅度降低.多功能磁性测量系统PPMS的研究和M(o)ssbauer效应表明,Tb0.3Dy0.7(Fe1-xAlx)1.95合金的易磁化方向随成分和温度在{110}面逐渐偏离了立方晶体的主对称轴,即自旋重取向.室温下,当x=0.15时,Tb0.3Dy0.7(Fe1-xAlx)1.95合金中出现了少量非磁性相;x>0.15时,该合金完全呈顺磁性;而77K温度下x=0.2时合金仍然呈磁性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