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了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作为汽油清净分散剂的合成工艺条件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料比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热加合反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为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配料比。最佳反应条件如下 :反应温度为 2 30~ 2 4 0℃、反应时间为 14h ,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配料比为 1∶2。对合成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T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TA)、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P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PA) 4种产物做了滤纸分散和金属表面氧化结焦实验 ,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具有较好的清净分散效果 ,其中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TA)的增溶率达到 9.2 % ;4种产物在铜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小 ,在钢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大。此外 ,还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TA)和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 (TEPA)对增溶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 ,当浓度为 3mg/g时增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2.
63.
建立了易腐性物质的EOQ模型,其中销售率是库存水平和理论需求率的函数,允许缺货且短缺量部分拖后.然后,证明了模型的最优补货策略是存在且唯一的,给出了求解方法.最后,用数值例子和灵敏度分析对模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4.
以大庆常压渣油为原料 ,针对A ,B两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 ,考察了剂油比对催化裂解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 ,不同类型的催化剂 ,其剂油比对裂解气体产物中各组分收率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对于A型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为 70 0℃、水油比为 0 .6 3和停留时间为 1.8s的实验条件下 ,总低碳烯烃收率在 5 0 %以上 ,并且随剂油比的增大 ,总低碳烯烃收率线性增加 ;对于B型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为 6 5 0℃、水油比为 0 75和停留时间为 1.7s的实验条件下 ,总低碳烯烃收率最高可达 4 4 % ,并且随剂油比的增加 ,总低碳烯烃收率有一个最大值。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 ,得出了实验考察范围内乙烯、丙烯、丁烯和总低碳烯烃收率随剂油比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还显示 ,催化剂对催化裂解起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催化剂 ,不仅裂解产物的变化规律不同 ,其反应机理也会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65.
以相分离温度及其变化幅度为指标考察了乙醇和柴油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直馏和加氢柴油馏分油及所有市售柴油与乙醇的相分离曲线随乙醇含量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馏分油在乙醇含量为5%~20%范围内,相分离温度升高25~40℃,调合柴油在乙醇含量为10%~20%时,相分离温度升高10~15℃,且在乙醇含量约50%时相分离温度都达到最高值;芳烃含量较高的催化裂化柴油相分离温度随乙醇含量增加呈单调升高的趋势,但整体升高幅度小于15℃。柴油的烃族组成和50%馏出温度对乙醇与柴油的相容性有较大影响。加入助溶剂后乙醇和柴油的低温稳定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6.
用自行研制的特殊取样系统对工业提升管进行现场取样,将取得的气体、液体、固体催化剂样品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得到了工业提升管不同高度位置处的气体组成、液体产品分布、催化剂活性变化规律.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讨论了提升管下部原料的雾化、汽化、油剂接触问题,分析了提升管中下部的主要裂化反应区以及提升管上部热裂化、二次反应区的反应特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7.
根据提升管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和渣油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集总模型,全面系统地考虑了气固两相之间复杂的流动、传热、传质以及各种操作因素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内化学反应的影响,确立了kεkp流动物理模型和渣油回炼油反应集总模型,建立了渣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三维气固两相流动、传热及反应模型,编制了大型模拟计算程序,并对工业提升管反应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68.
将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分别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tween-40)、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石油环烷酸钠进行复配,将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span-60)分别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tween-40)、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进行复配,制备微乳化柴油,考察微乳化柴油的性能.结果表明:由span-80与tween-40、OP-10复配可以得到澄清的微乳化柴油,当取乳化剂为油质量的5%、助乳化剂体积为油的2%时,其最大加水量可达10%~12%;调配的微乳化柴油抗水性较好,在高温环境(80 ℃)以及低温条件(5 ℃)下均能保持澄清透明;微乳化柴油的密度、运动黏度、闪点、十六烷值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车用柴油GB/T 19147-2003,与纯柴油相比,主要排放物PM颗粒物下降30%~40%,CO排放下降57.1%,NOx排放基本与纯柴油相当. 相似文献
69.
70.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 (SAXS)及恒电流方法对不同时间热处理的中间相炭微球 (MCMBs)的微观物理结构及充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 ,MCMBs内部的微孔孔径分布先变宽而后变窄 ,最可几孔径先增加尔后逐渐减小。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MCMBs的首次充放电可逆容量和库伦效率逐渐减小 ,而首次不可逆容量逐渐增加 ,MCMBs内部的微孔起到了储存锂离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