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7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本文论述了风扇磨煤机煤粉制备系统计算程序的设计原理、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煤粉浓度连中调组合叶片式浓缩器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同时实现高浓度和煤粉浓度连续可调的浓缩器优化结构及其尺寸,并研究了来流中颗粒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于敦喜  徐明厚  姚洪  刘小伟  周科  温昶  李琳 《科学通报》2008,53(21):2654-2660
纳米颗粒物污染可能造成比粗颗粒更为严重的健康危害, 但是相关知识还十分缺乏. 利用低压撞击器将燃煤锅炉生成的纳米颗粒物细分成三个粒度段, 采用高分辨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XRF对其物化特性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燃煤纳米颗粒物主要为20~150 nm的一次颗粒及其聚结体. 无机纳米颗粒主要由无机成灰元素构成, 其聚结体的结构较紧密. 而有机纳米颗粒的主要成分为元素C, 其聚结体的结构较松散. 同一锅炉生成的纳米颗粒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主要含S、难熔元素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 还含有少量的过渡元素和其他重金属元素. 不同锅炉纳米颗粒物的生成量及其元素相对含量存在差异, 可能是使用了低NOx燃烧器的缘故. 燃煤纳米颗粒物具有微尺度、高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化学构成等突出特点, 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5.
碱性矿物质对煤灰熔融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K20和Na20添加剂按不同比例分别掺人两种煤灰中制成混合灰样,对混合灰样的熔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X衍射图谱得到混合灰样不同温度的矿物组成,并利用三元系统相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还原性气氛下,混合灰样灰熔点特性曲线与K2O-Al2O3-SiO2和Na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液相线温度曲线相似;在高温下混合灰样的矿物组成与三元系统相图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6.
混煤燃烧对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科  徐明厚  于敦喜  温昶  占中华  姚洪 《科学通报》2010,55(25):2546-2554
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细微颗粒物, 因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其生成和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混煤燃烧被认为是一种可有效减少电厂燃煤过程中细微颗粒物生成的控制手段. 将具有不同矿物组成的褐煤和烟煤进行不同混合比例(9:1, 7:3, 5:5, 3:7, 1:9)和不同燃烧气氛下(O2/N2和O2/CO2)的沉降炉燃烧实验, 通过对其燃烧生成的颗粒物进行质量粒径分布、生成浓度、元素组成和形貌成分等分析, 研究了不同燃烧气氛下混煤燃烧对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 煤粉燃烧生成的颗粒物由具有13级粒径分级功能的低压撞击器(LPI)进行收集. 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实验煤粉混合燃烧后, PM1的生成相比于通过两种单一煤种加权平均得到的计算值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说明来自不同煤种的矿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抑制了燃煤过程中PM1的生成. 煤粉混合比例对PM1生成的抑制程度有重要影响, 在本实验研究中, 当褐煤与烟煤的混合质量比为7:3时, PM1的生成所受抑制程度最大. O2/CO2气氛对混煤燃烧过程细微颗粒物的生成特性有影响, 相比于O2/N2燃烧气氛, O2/CO2燃烧气氛下, 混煤燃烧后矿物交互作用减弱, PM1的生成所受抑制程度下降. 与计算值相比, 混煤燃烧后PM1中的Ca, Fe元素生成浓度和质量百分数均减少, 而PM10+中Ca, Fe, Si, Al元素生成浓度增多, 烟煤中所含的大量硅铝酸盐与褐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的含Ca, Fe等细颗粒物的交互作用是混煤后PM1生成减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7.
高温熔融炉中污泥的焚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温熔融炉上进行了污泥的焚烧试验研究.为了了解污泥的燃烧机理,通过高速相机、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能量分散光谱仪(EDX)对焚烧过程中污泥的结构和形貌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也研究了污泥焚烧后灰渣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结果发现在高温熔融条件下可以大大地减少污泥的体积,在高温下颗粒直径变化百分率跟时间成一定函数关系:Y=-0.0002{t}2h-0.1313{t}h 49.64.经过高温焚烧,由于一些矿物质会发生熔融,使其与跟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稳定的化合物,灰渣中重金属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28.
污泥焚烧中重金属和碱金属气固转变区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污泥焚烧试验研究了尾部烟道不同温度区域重金属和碱金属的分布,发现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气固转变区域.因此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对这些金属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离利用的目的.根据金属的气固转化温度,可将它们分成四类:1A类金属在温度高于600℃以上的区域开始从气态转变成固态。包括Zn,Cd,P;B类元索转变温度为400℃.有Pb和Cu;C类有Na和Mg,其转变温度为300℃以下;D类在300℃到400℃时转变,主要有As.  相似文献   
29.
大型四角喷燃锅炉烟温,汽温偏差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型四角切向喷燃锅炉中由于燃烧器四角布置带来的内燃烧不均匀性引起的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大,以至引起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偏差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数值研究,探讨了不同燃烧条件下一,二次风放旋转方向、屏式过热器、二次风圆直径等对为国温偏差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0.
正交射流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气相k-ε模型和颗粒相化数方程模型对正交射流煤粉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燃烧器内的气、固两相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流分布,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定性符合,同时,探讨了颗粒直径对颗粒混合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