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交射流冷态空气动力学试验证明,在它的尾迹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回流区.本文进一步试验证明:在回流区的边界上存在高浓度煤粉集聚区;投入副射流后,一次风喷口附近温度从120℃提高到900℃~1000℃,飞灰含碳量降低,煤粉燃烧更加稳定和强化.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分析了燃烧过程中脱挥发分引起的煤颗粒破碎机理,并通过模型预测了脱挥发分过程中球型颗粒内部的压力和应力分布,研究了颗粒大小、温度等几个因素对脱挥发分引起的破碎的影响,研究表明,煤颗粒的挥发分含量越高、炉膛内的温度越高,颗粒越容易破碎;颗粒越小,发生破碎需要的时问越短,但是极小的颗粒可能不会发生脱挥发分破碎,这和颗粒内部的对流孔径有关;此外,挥发分含量极小的颗粒,可能不会发生脱挥发分破碎。 相似文献
13.
阳极焙烧炉火道燃烧过程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阳极焙烧炉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炉内温度场、流动场和各组分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碳阳极焙烧质量的影响。温度场的分布是影响碳阳极生产质量的关键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阳极焙烧炉结构时应充分考虑烟道中隔板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阳极焙烧炉火道结构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阳极焙烧炉的火道结构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分析了两种结构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并得出综合优化方案。研究表明,适当调整挡板的位置可以改善气流的分布。结果显示,综合优化方案对改善阳极焙烧炉的燃烧条件有着显著效果。数值模拟的方法为阳极焙烧炉结构和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了较准确、快速和经济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煤燃烧过程中的热应力破碎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燃烧过程中热应力破碎的特性.结果表明煤颗粒的抗压强度越小、煤的热传导系数越小、颗粒越大、炉膛内的温度越高、烟气对颗粒的传热性能越好,煤颗粒越容易或越早破碎.对于小颗粒的情况,尽管颗粒内部的温度梯度很小,但是由于温度的瞬时巨大的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颗粒内部还是产生很大的应力,使得颗粒可能发生破碎。 相似文献
17.
燃油阳极焙烧炉燃烧技术改进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燃用重油的阳极焙烧炉燃烧工艺的特点进行分析,将传统的顺流火焰焙烧操作改为逆流火焰焙烧,采用最佳的烟道结构设计,并通过模拟计算获得均匀的炉室温度分布和流场分布,对比分析燃烧技术改进前后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建设逐步完善,人才队伍趋向稳定合理、管理运行机制颇有成效,在基础研究、高技术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三个层面上所开展的研究活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成果,所有这些取得的成绩也将为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大型四角切向喷燃锅炉中由于燃烧器四角布置带来的炉内燃烧不均匀性引起的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大,以至引起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偏差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数值研究,探讨了不同燃烧条件下一、二次风旋转方向、屏式过热器、二次风切圆直径等对烟温偏差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空气和O2/CO2气氛下煤粉着火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属网反应器研究了大同烟煤在空气气氛和O2/CO2气氛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的着火特性,并利用热重分析仪分析了2种气氛下煤焦的反应性.试验发现:在相同氧气体积分数下,O2/CO2气氛的煤粉着火温度较O2/N2气氛的高,O2/CO2(φO2=21%,φCO2=79%)气氛下大同烟煤着火温度较空气气氛提高了35.7℃,在O2/CO2气氛下出现着火延迟;在O2/CO2气氛下φO2=30%时,大同烟煤与空气气氛具有比较接近的着火温度;在N2和CO2气氛下制得的煤焦,在相同氧气体积分数2种气氛下的表观活化能差异明显,煤焦反应性是影响煤粉着火温度在O2/CO2气氛下出现延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