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多元一体格局”这样的概括 ,对演变至今的中国历史及其多民族结构提供了一种有用的认识框架。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族群文化等方面来看 ,其值得论证、展开的地方还很多。理论上讲 ,“一体”有待界说 ;现实当中 ,“多元”尚不平衡 ;而从腹地到边疆、从大陆到海岛 ,各相互有别的诸“元”差异 ,也还需要深入分析和研讨。联系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治理传统 ,从“边疆”和“腹地”两个角度及其相互对照试作论述 ,对多元之“元”及其所体现的不同之“多”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的类型多种多样,在古往今来的历史过程中,每每以族群和地域为边界呈现出彼此不同的特征。以此为前提,应把人类文明视为复数的可数现象,并在多样对等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比较。文章以剑桥大学教授AlanMacFarlane题为“理解他者文明”的演讲为个案,对不同族群间开展跨文化对话的意义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关于饮食人类学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饮食与文化、食物与边界等方面,探讨了人类、饮食、文化的关联性,分析了饮食文化的层次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以饮食与文化、食物与边界等方面,探讨了人类、饮食、文化的关联性,分析了饮食文化的层次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4.
当 “巴国布衣”、“皇城老妈”、“龙抄手”和“公馆菜”等处的酒香俗曲还缭绕在蓉城街头 ,远去的学者、宾客已返回至世界各地的不同故乡。一转眼 ,为期 3天的“第八届中国饮食文化研讨会”就这样结束在余兴未尽的“蓉城论道”之中。2 0 0 3年 10月 17日~ 19日由台湾省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饮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府”之地的四川大学举行 ,以“饮食原料溯源”为主 ,辅以“巴蜀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圆桌对话 ,范围涉及考古、生态、社会、历史乃至族群交流等多个方面 ,请来东西方国…  相似文献   
5.
在2007年10月27日“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论坛的大会中,徐杰舜教授提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论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命题。同时,问题也不止于此。在“中国话语”论争的表征背后所触及到的,应该是一个更为坚实和更为深刻的基底——中国传统。人类学如何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这关涉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诉求、方法范式,以及现实关怀等一系列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为对圆桌论坛的“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学术论争的一种回应和延伸,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圆桌座谈会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本刊将陆续发表由徐杰舜教授策划、主持的“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系列座谈会的纪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世界物联网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新建 《科技信息》2011,(27):63-63
文章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物联网概念的起源和世界各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接着文章阐述了物联网的技术和组织结构,最后文章阐述了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新建 《科技信息》2011,(27):414-414,411
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促进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产生和建立,文章回顾了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并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先用,并阐述了实施该系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现在走向的人类学已经是逐渐在中国语境中本土化了的人类学。它具有两个功能 :一是服务于中国本土的发展 ;二是在学科意义上参与到世界人类学的对话之中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姚新勇的新著《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共同精神家园建设》为例,分析批评者自身的身份选择。其中结合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第三条道路”,亦即“汉”与“非汉”之间的“文化夹居者”问题。笔者的观点是:对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大国而言,族群之间及其多元的文坛内部,需要的是相互宽容;而宽容的前提是尊重和了解。进一步说,尊重的对象包括自我也包括他人;了解则意味着做到公正客观的知已知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现代中国人类学领域的几种代表性观点,阐述有关多民族国家人类学的社会背景和学理创建问题,目的在于阐明多民族国家如何获得人类学的分析和解释;与此同时,人类学又如何可望经由多民族国家得以延伸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