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理念全面融入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当中,制订节约集约型的土地利用规划,是新形势下编制新一轮土地规划的必然趋势,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根本保障。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利用关系、规划修编方法、规划修编内容以及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对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2.
用β-环糊精(β-CD)制成修饰碳糊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槲皮素在 β-CD 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当以 pH =5 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为底液,扫描速率为 80 mV/s 时,槲皮素在 β-CD 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信号最大,当槲皮素浓度在 5. 0 ×10 7~ 1. 0 ×10 4mol. L 1范围内,槲皮素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 Ip(μA)=7. 809 + 2. 848 ×105c(mol. L 1),相关系数为0.999 6,检出限为 6. 3 ×10 8mol. L 1。 相似文献
23.
针对高应力环境下的深埋厚大矿体,开展安全高效回采顺序设计及优化研究,基于产能、技术和经济指标要求,提出了5种合理的矿房回采顺序和4种矿柱回收顺序,并利用FLAC3D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回采矿房的5种合理方案中,先开采1#,5#,9#,16#,12#矿房,后开采3#,7#,10#,14#,18#矿房的“大间隔分散布置”的方案,应力集中程度最低,位移变化最小,采场安全性最高,即为矿房的最优回采顺序;在回收矿柱的4种合理方案中,先回收2#,6#,11#,15#矿柱,后回收4#,8#,13#,17#矿柱的方案,应力集中程度最低,采场安全性最高,为最优回采顺序.比较不同方案的应力分布规律和顶板位移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盘区内采场回采后,压应力向盘区中央的矿柱迁移,在盘区内间柱处产生应力集中区,易导致间柱内采准巷道发生变形及顶板垮落现象,需加强支护工作. 相似文献
24.
25.
急倾斜薄矿脉中深孔落矿崩矿步距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厂沟梁金矿18#薄矿脉为工程依托,以实验室相似材料实验为手段,开展倾斜边壁约束条件下端部放矿实验研究.约束边壁条件下,测得12,14 m段高时沿进路方向放矿椭球体宽度分别为1.7和2.1 m,流轴角为4°,向下盘倾斜.确定步距仿真实验范围为1,2,3 m.通过步距仿真实验,以回贫差指标最大为判据,得到12和14 m段高下,步距为1 m时方案最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CMS对1 m步距下的工业实验区域进行扫描,探测结果表明:爆破后矿岩散体基本全部放出,实验区域下盘局部出现少量欠挖,上盘围岩基本完整,整体爆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6.
针对金厂沟梁金矿18#急倾斜薄矿脉开展高效采矿技术研究,完成了4种采矿方法的经济技术比较,优选深孔爆破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提出薄矿脉深孔爆破高效采矿技术成功实施的两个关键问题:脉外采准工程稳定性和薄矿脉爆破夹制作用.设计采用"之字形"和"梅花形"两种布孔方式来克服爆破的夹制作用.依据库兹涅佐夫公式、坎宁安爆破指数计算了相应爆破设计参数的罗辛-拉姆勒(R-R)块度分布,预测爆破后的平均块度约为10 cm.基于FLAC3D分析了分段运输巷道等脉外采准工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脉外运输巷道位于凿岩巷道6 m之外即可保证采准工程的稳定. 相似文献
27.
利用自组装膜技术,将离子液体和半胱氨酸修饰到金电极上,制备离子液体/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以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质,并用于抗坏血酸(AA)的电催化氧化。结果显示:当 AA 的浓度在 1 ×10 6~ 8 ×10 4mol / L 范围内时,与所测得的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 8. 6 ×10 7mol / L。催化效果明显,可实现对 AA 的电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28.
高等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进一步的融合使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传统建构主义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其基础上批判继承发展出的新建构主义,在教学目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等层次上,其基本要素与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教学模式特征高度吻合并互为印证。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VR技术实践应用中,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得到了新的诠释。在拓展学习者范围及合作模式的基础上,VR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利用自组装膜技术,将离子液体和半胱氨酸修饰到金电极上,制备离子液体/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以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质,并用于抗坏血酸(AA)的电催化氧化。结果显示:当AA的浓度在1×10-6~8×10-4mol/L范围内时,与所测得的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6×10-7mol/L。催化效果明显,可实现对AA的电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30.
采用热丝增强等离子体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TC4)基体表面沉积单相CrN涂层,并分别在温度为400、500、600、700、800℃下空气中退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EDS)、Raman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划痕仪、纳米压痕仪、台阶仪和摩擦磨损仪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成分及力学性能。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CrN所有取向的峰位均向右移动接近标准峰位,内应力得到释放。当退火温度达到600℃后,涂层表面氧化迹象明显,粗糙度升高,出现白色颗粒状Cr2O3。随退火温度升高,涂层与基体结合力提高,在800℃时临界失效载荷达到25.2 N;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下降,硬度从未退火的24.86 GPa降至800℃的15.23 GPa,弹性模量从327 GPa降至260 GPa;涂层耐磨性小幅下降,磨损量从未退火的0.78×10-16m3/(m·N)上升至11.74×10-16m3/(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