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储油罐发生纵向倾斜时罐容表的重新标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郜欣春  王申重 《河南科学》2011,29(3):354-356
由于地下储油罐存放一段时候后油罐会发生纵向倾斜,会造成罐容表与变位前不一致,需要重新标定.针对两端为平头的椭圆柱形储油罐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得到变位后油位高度与罐内油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增温促花后,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对观赏海棠‘长寿冠’(Chaenomeles speciosa ‘Changshouguan’)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观赏海棠增温促花后的复壮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寿冠’海棠5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氮、磷、钾3因素的二次回归正交施肥试验设计,在‘长寿冠’海棠当年开花后2个月进行根部施肥试验,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结果】①与对照相比,各氮磷钾复合肥处理下‘长寿冠’叶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以处理3(N3P3K2)效果最佳,其叶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0.60%和25.89%;②各配比氮磷钾复合施肥处理下,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处理2(N3P2K1)和处理3(N3P3K2)效果较好,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③各配比氮磷钾复合施肥处理对‘长寿冠’内源激素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玉米素(ABA、IAA、GA3、ZR)含量均影响显著;适当的施肥处理提高了叶片IAA、GA3、ZR含量,降低了ABA含量,处理组IAA、GA3及ZR的总含量与ABA含量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地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IAA、GA3、ZR含量与叶片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以及POD、SOD活性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与MD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ABA与叶片生理特性的相关性与其他激素相反;④方差分析表明,氮是肥料3因素中影响‘长寿冠’叶片生理特性的首要因素;多重比对分析表明,氮素水平对‘长寿冠’各项生理指标均产生显著影响,磷和钾对各指标显著性影响有所不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改善‘长寿冠’叶片生理功能的最佳氮磷钾肥配施方案为N3P3K2处理,即每株施氮肥1.2 g、磷肥0.3 g、钾肥0.4 g。【结论】施用适宜的氮磷钾复合肥能有效改善增温促花后‘长寿冠’海棠叶片的营养功能,增强其抗氧化能力;配方施肥的调节作用或与植株内源激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以2020年12月8日—13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为例,从污染过程、气象条件、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等角度综合分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平均质量浓度为137 μg/m3,11日21时达到此次污染峰值,PM2.5质量浓度高达为235 μg/m3。重污染期间高空环流较为平直;低层850 hPa受西南气流影响,有利于逆温层结的形成;地面均压场控制,平流雾、辐射雾交替产生。静稳气象条件使得PM2.5质量浓度累积及高湿状态下颗粒物二次转化增强。观测期间,二次离子(SNA= $SO^{2-}_{4}$ + $NO^{-}_{3}$ + $NH^{+}_{4}$) 质量浓度为85.4 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52.0%。硫转化率(RS)和氮氧化率(RN)均值分别为0.44和0.33,大气中SO2和NO2的二次氧化程度较高;RS高于RN,表明污染期间二次$SO^{2-}_{4}$的二次转化效率高于 $NO^{-}_{3}$$\rho_{NO^{-}_{3}}$ / $\rho_{SO^{2-}_{4}}$平均值为2.1,表明移动源对PM2.5污染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有机碳和元素碳浓度的平均比值为6.5,可见本次重污染期间济南市大气中存在二次有机碳(SOC)污染。采用有机碳和元素碳比值(ρ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得到重污染期间一次有机碳浓度和二次有机碳浓度分别为11.9 μg/m3、4.3 μg/m3,表明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56.
于洋重  刘应胜 《广东科技》2012,21(17):72-73
以220kV大型电力变压器为例,介绍了变压器现场安装技术及在施工中采取的措施、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57.
【目的】确定细柄阿丁枫扦插生根适宜的生长调节剂配方,了解其扦插生根机制,从而提高扦插成活率,建立其扦插繁殖技术体系。【方法】采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IAA、NAA和GGR)的4种质量浓度(150、300、500和800 mg/L)处理3年生细柄阿丁枫实生苗嫩枝进行扦插试验,以清水处理(CK)为对照,对插穗生根进程、生根性状(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生根进程中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和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进行动态测定。【结果】(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柄阿丁枫扦插生根时间和生根性状具有极显著影响;(2)所有处理方法中,以300 mg/L NAA浸泡插穗2 h处理的扦插生根效果最佳,比CK提前12 d生根,生根率(78%)、平均根数(16.8条)、平均根长(4.27 cm)为CK的3.4倍、6.2倍和4.6倍;(3)插穗生根进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和氧化酶活性各指标峰值或谷值出现的时间与不定根开始发生或大量发生的时间高度契合,这种节奏性的变化反映了生根进程与生理代谢之间的协同性。(4)300mg/L NAA处理枝条显著提高了氧化酶活性,加快了可溶性蛋白的积累速度和淀粉及可溶性糖的消耗速度。【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合成与代谢进程,提高了氧化酶的调节能力,所以加快了生根进程,并促进扦插苗生根。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赏海棠种类繁多且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严重,寻找一种从分子角度快速准确鉴定观赏海棠品种的技术手段,弥补依靠表型性状的分类和鉴定的不足,满足观赏海棠的品种资源鉴别需要。【方法】对61个主要观赏海棠品种,利用从苹果属多个种中筛选出的10对SSR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检测,分析其遗传多样。【结果】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8条条带,平均每个SSR位点扩增出7.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61个观赏海棠品种Nei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指数(I)分别为0.205 2和0.348 8,若以共显性标记的方式进行分析,43个海棠品种的Nei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623 9~0.881 8,平均为0.788 3,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最终利用2对SSR引物成功地构建了61个观赏海棠的指纹图谱,为品种资源的鉴别和深入挖掘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多品种海棠初花期物候特征,探究花期与温度的内在联系,并在品种水平上揭示花期稳定性差异及变化规律。【方法】使用67个海棠品种的4年初花期物候数据对多品种海棠初花期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使用多年的气象数据对多品种海棠初花期群组物候标准偏差(σ)的计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2014—2016年多品种海棠初花期日期顺序与2013年的初花期均有较高的相关性。晚花期品种的σ值大于早、中花期σ值。早花期品种群与中花期品种群的σ值和开花前一年10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小于6 ℃的天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晚花期品种群σ值与开花前一年10月1日至开花当年2月1日期间小于4 ℃(P<0.05)及开花前一年10月1日至开花当年3月1日期间小于4 ℃(P<0.05)的天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低温对于海棠初花期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早、中花期品种相对于晚花期品种而言对低温需求更大,且休眠时间限制更加严格;另一方面,晚花期品种间初花期顺序的稳定性更低。  相似文献   
60.
玻璃纤维表面等离子体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