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页岩气储层已经进入立体开发阶段,在龙马溪组主力产层采用“W”形的上下两套水平井进行立体开发,井距由最初的500 m减小到300 m。随着井距的减小和立体开发井位的部署,井间裂缝产生干扰时常发生,甚至造成井间压窜,致使邻井产能下降。为探究立体布井水力压裂复杂裂缝井间干扰机理,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建立了宁209X1立体布井平台的综合地质构造及地质力学模型、天然裂缝的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以及立体井组水力压裂复杂裂缝扩展数值模型,模拟了该平台4口井的压裂裂缝形态,并对井间压裂裂缝干扰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水力压裂裂缝在横向上难以对邻井产生干扰,且缝高方向扩展受控;少数压裂段各簇裂缝出现了非均匀起裂扩展现象,部分压裂段出现非对称扩展现象;在当前条件下,天然裂缝带是决定是否产生井间干扰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裂缝性页岩气立体开发平台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2.
深层、超深层是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但是,地层高温使得常规随钻仪器电路系统可靠性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发生失效,严重制约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而增加降温装置是提高常规随钻仪器电路系统耐温指标的措施之一。本文以随钻仪器电路舱壁面温度边界为研究对象,建立带降温装置的随钻仪器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不同参数对电路舱壁面温度边界的影响,为后续精确计算高温井筒传递给随钻仪器电路系统的传热量,进而合理设计随钻仪器电路系统降温装置制冷量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现有的差分隐私轨迹发布方法在存储轨迹序列特征时未充分考虑轨迹位置点前后的关联关系,查找序列特征较慢,轨迹重构的效率较低;另外,现有方法未充分捕获轨迹的时空特征,重构的轨迹数据可用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前缀邻接表的高可用性差分隐私轨迹发布方法.该方法在轨迹序列特征存储时采用了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前缀邻接表,该表记录了轨迹位置网格的轨迹前缀计数信息及下一位置网格的存储位置,有利于轨迹重构阶段的候选网格概率的计算,提高了轨迹重构效率.同时,该方法结合k阶马尔科夫链与目的地分布选取网格,在网格内采用了基于密度的位置点选择策略,进而重构出可用性更高的轨迹.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隐私保护水平下,提出的方法在效率和数据可用性方面均优于现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含油金刚石纳米制冷剂(即由制冷剂R113、润滑油VG68和金刚石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流体)的核态池沸腾换热特性,分析了金刚石纳米颗粒对含油制冷剂核态池沸腾换热的影响.实验中饱和压力为101.3 kPa;热流密度为10~80 kW/m2;纳米油(纳米颗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在纳米油中金刚石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15%.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纳米颗粒增强了含油制冷剂的池沸腾换热,在测试工况下换热系数最大可增加63.4%,并且增加幅度随纳米油中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纳米油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加.开发了含油纳米制冷剂池沸腾换热关联式,关联式预测值与94%的实验数据偏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45.
传统纸质地形图作为地形、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军事和民用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根据实地实物配置的各种地物符号分布无规律且彼此交叉重叠,严重阻碍了同类使用者所需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为使用户快速获取同类有效信息,本文利用光敏材料独特的性质,即光敏油墨在特定波长光源激发下产生特定波长(颜色)的荧光,对传统纸质地形图进行改进,并制作配套的判读装置,二者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使用者所需信息的突出显示,以此适应军事行动快速、高效反应要求。在民用领域,也必将给地形图信息获取/传递带来变化。  相似文献   
46.
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提取三尖杉内生真菌SR1-26(Fusarium sp.)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初步研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从内生真菌SR1-26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油酸(58.61%)、棕榈酸(10.06%)、油酸乙酯(12.05%)等脂肪酸类及部分脂肪烷烃和烯醛类物质;活性检测表明挥发油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l)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利用三维模拟计算与试验的方法研究应用于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的带有平直-矩形内翅片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以及内翅片的迎风距离对管侧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内翅片管能够显著地强化传热;数值模拟计算获得的管侧压降.摩擦因子和努塞尔数与试验方法得到的数据相比,最大偏差分别是6.7%、6.5%和5.9%;内翅片的迎风距离越大,传热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48.
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在Y型沸石筛中首次组装了质量比分别为5%和15%的CdSe纳米团簇,样品漫反射光谱和透射电镜形貌相的实验结果证实,该制备过程是成功可行的,并得到了分布均匀,尺寸比较单一的团簇材料,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对上述两种样品,Y型沸石原粉和纯的CdSe粉末样品进行测量,得到了有关团簇生长过程及其微结构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49.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矿产经济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矿产生产中推进资本市场的流通性、国际性,将会促进产业的更大规模化发展。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科技支持对行业的整体提升起到推进作用,随着矿产经济的发展必会催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飞跃。  相似文献   
50.
针对认知网络中用户节点能量受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网络的能量有效协作频谱感知算法。该频谱感知算法通过对用户节点分簇,缩短感知结果的传输距离。根据对授权用户信号的本地感知和簇内融合的判决结果,设计两次报告审查规则,减少传输感知结果的认知用户数量。以最小化协作频谱感知能耗为目标,建立多变量非线性优化问题模型,并通过逐一变量优化方法求得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前提下,该算法能明显降低协作频谱感知的能量消耗和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