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9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信息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导读工作在大学图书馆中的作用以及在新信息环境下导读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图书馆应以新的服务理念积极拓宽导读工作的思路,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地下岩土热物性及地下水渗流速度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可用于现场测量地下岩土的导热系数、容积比热容等热物性参数以及地下水渗流速度的方法.埋设在地下的地热换热器与周围岩土换热过程可以近似为无限大介质中移动线热源传热问题.该方法克服了其它模型对钻孔中埋管的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料的物性等参数的要求,相应消除上述参数测量带来的误差.通过测量地下埋管的加热功率、循环水流量、出入口水温随时间变化,确定了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程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及地下水渗流速度,检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3.
微槽板内的对流换热和流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相强迫对流情况下,对刻有水力直径为0.133mm~0.367mm微矩形槽的微槽结构进行了换热和流动特性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层流换热受槽道高宽比、水力直径与槽间距比值影响,而紊流换热则与水力直径、槽间距和无量纲参数Z有关,对紊流换热而言Z=0.5是最佳参数.实验表明Z对流动阻力因子亦有很大影响,层流情况下当Z为0.5时,摩擦因子或流动阻力都可达最小值;紊流流动阻力比经典理论预示值小,流动向充分发展紊流过渡的临界Re数也比常规值小。文中给出了计算换热和阻力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4.
通过自行搭建实验系统进行动态活性碳纤维(ACF)脱除SO2和NO的观测实验,借助电镜、Xps等深入了解脱除过程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主要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ACF能够吸附、脱除SO2和NO,而且都是先吸附,后反应;脱除过程的化学机理不同:ACF催化SO2被氧化成SO3,催化NO被还原成N2.ACF表面上的官能团和表面势场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起到类似催化剂的作用,ACF表面官能团与吸附对象之间势能状态的不同导致脱除过程中发生氧化和还原两种截然不同的化学反应.反应温度,混合气体流速和水蒸汽含量等对吸附的影响进而影响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55.
以简化单方向瞬态模型,探讨在中国地区以自然冷冻/融化法处理上/下水污泥之可行性.首先收集1960~1990三十年间中国大陆数个主要城市气温资料,并据此计算不同污层于单方向冷冻及单方向融解过程的所需时间,由此推知各大城市以天然气候进行冻融法处理污泥的可行性,并求取处理污泥层铺设厚度与所需面积.  相似文献   
56.
IntroductionSludge produced from treating domestic andindustrial wastewater normally requiresstabilization prior to its final disposal or use[1] .Treatment processes have been proposed either to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ubsequent anaerobicstabilization a…  相似文献   
57.
国际污泥研究现状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泥正在急剧增加 ,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扼要讨论污泥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现状 .首先简单介绍污泥的各种类型与其组成颗粒的特性和结构 ;而后再对污泥处理中的几步重要程序 ,包括调理和脱水进行了说明 ;最后涉及污泥的后处理 ,如杀菌、水解、热处理和资源化等问题也作了阐述 .  相似文献   
58.
IntroductionBoiling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a wide variety ofapplications,including traditional industrialprocesses,such as metallurgical quenching,flooded tube and shell evaporators,and immersioncooling of industrial components,and modern heattransfer te…  相似文献   
59.
气液相变的自聚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自由程概念给出一种判别体相中活化与非活化分子的判据,基于分子自聚集理论,提出活化分子临界聚集浓度的概念,描述核心形成之前的物理图景.浓度较低时活化分子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达到临界聚集浓度时开始聚集,但只有聚集数小于5的聚集体能够在体相中稳定存在,过剩的活化分子只能无限聚集,形成临界核心,继而产生相分离.在无外界扰动时,临界聚集浓度点对应着气-液相变的过热极限点或过冷极限点.通过定量分析聚集体浓度和聚集数的关系,确定体相处于过热(过冷)极限点时体相与新相之间的界面特性,预测体相与微小新相之间的界面张力γ,对经典理论的形核率作出合理修正.  相似文献   
60.
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粘度、热扩散系数与Pr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纳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比热容和粘度等物性值,计算了对应的热扩散系数和Pr数.采用硬球模型并考虑团聚体空间分布及颗粒表面吸附作用,解释了纳米颗粒悬浮液粘度增大的原因.分析表明,纳米颗粒团聚体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对悬浮液导热系数的影响大于对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