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9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IntroductionFalling liquid film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chemical plants,material processing and powerengineering,etc.Decades of study on falling liquidfilms concentrated mainly on the hydrodynamiceffects on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fallingliquid films.The mass flow rate ( Reynoldsnumber Re) was the crucial parameter.Flowpattern evolu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nderdifferent mass flow rates[13] .The heat transferproblem was studied by empirical and semi-analytical methods,with the …  相似文献   
43.
汽泡扫荡现象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速摄像观察记录细小铂丝上过冷核态沸腾过程, 发现存在汽泡往返扫荡现象. 描述了汽泡往复扫荡现象的一般过程特性和主要特点, 探讨了扫荡引起的沸腾系统内部相互作用以及对换热的影响, 提出了不对称温度场驱动模型并对汽泡扫荡现象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44.
地下岩土热物性及地下水渗流速度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可用于现场测量地下岩土的导热系数、容积比热容等热物性参数以及地下水渗流速度的方法.埋设在地下的地热换热器与周围岩土换热过程可以近似为无限大介质中移动线热源传热问题.该方法克服了其它模型对钻孔中埋管的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料的物性等参数的要求,相应消除上述参数测量带来的误差.通过测量地下埋管的加热功率、循环水流量、出入口水温随时间变化,确定了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程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及地下水渗流速度,检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5.
美国国家传热会议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的传热分会和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和美国航空与宇航学会(AIAA)联合主办。尽管美国国家传热会议由其国内的协会主办,实际上它已成为传热学界的重要国际会议。它每4年举行3次,连续3年在美国召开,第4年则因为举行国际传热大会而停开,可见,国家传热会议大会是连续举行的。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甲醇为工质实验考察了方型微槽结构平板的传热特性,测试了6种不同尺寸实验段的传热数据,发现槽内单相液体对流随加热负荷或壁温升高有传热与流动形态的变化。分析表明,这种形态变更与微槽内液体因壁温升高引起的明显物性变化密切相关。文中分析了液体流速、温度以及微型结构的几何尺寸对传热及流动形态变化的影响。实验还发现微槽结构内的流动核沸腾与通常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微尺度传热的高技术应用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7.
探索了微重力环境下航天用热管内启动融化特性的地面实验技术,设计了专门的实验段模拟热管绝热段内的融化特性,并进行了实验观测. 建立了未考虑液体对流影响的二维融化分析模型,与实验测试和观察结果很好地相一致.理论分析和实验都表明,几乎整个融化过程中对流影响都非常小,而且热管的中间部分融化过程具有一维特性.  相似文献   
48.
微槽板内的对流换热和流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相强迫对流情况下,对刻有水力直径为0.133mm~0.367mm微矩形槽的微槽结构进行了换热和流动特性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层流换热受槽道高宽比、水力直径与槽间距比值影响,而紊流换热则与水力直径、槽间距和无量纲参数Z有关,对紊流换热而言Z=0.5是最佳参数.实验表明Z对流动阻力因子亦有很大影响,层流情况下当Z为0.5时,摩擦因子或流动阻力都可达最小值;紊流流动阻力比经典理论预示值小,流动向充分发展紊流过渡的临界Re数也比常规值小。文中给出了计算换热和阻力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9.
内凹气液界面毛细压力在界面蒸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指明了内凹弯曲液面上的毛细压力具有促进界面蒸发传热的作用,澄清了因认识上的差异导致测算结果与真实蒸发传热量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且随毛细半径的减小而增大,尤其对高气化潜热的液体更加明显. 分析还表明,内凹液面的毛细压力会导致液相的平衡温度减小,结合微层蒸发理论,可解释蒸气泡有可能在低过热温度、甚至在低于名义饱和温度时生长.  相似文献   
50.
近30年迅猛发展的非线性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复杂现象之规律的一门学科,被喻为与相对论、量子力学齐名的20世纪出现的第三次科学革命,针对沸腾系统非平衡、非线性、随机性,复杂性和非还原性的特点,作者尝试把沸腾传热学和非线性科学结合起来,建立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分支——非线性消费者腾传热学.目前,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分岔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