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竖壁上液滴的脱落直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竖直平壁上处于临界状态的液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横掠气流对液滴脱落尺寸的影响.从力平衡出发建立了有关脱落直径的联立方程,并给出无风时脱落直径的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风速越高,液滴离壁前缘越近,液滴的脱落直径就越小,并且风速越高,脱落直径减小得越快. 相似文献
92.
气液相变的自聚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自由程概念给出一种判别体相中活化与非活化分子的判据,基于分子自聚集理论,提出活化分子临界聚集浓度的概念,描述核心形成之前的物理图景.浓度较低时活化分子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达到临界聚集浓度时开始聚集,但只有聚集数小于5的聚集体能够在体相中稳定存在,过剩的活化分子只能无限聚集,形成临界核心,继而产生相分离.在无外界扰动时,临界聚集浓度点对应着气-液相变的过热极限点或过冷极限点.通过定量分析聚集体浓度和聚集数的关系,确定体相处于过热(过冷)极限点时体相与新相之间的界面特性,预测体相与微小新相之间的界面张力γ,对经典理论的形核率作出合理修正. 相似文献
93.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团簇宏观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颗粒团聚成统计平均尺寸的团簇宏观特征量计算纳米流体(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远比作者在2003年建议和报道的分形模型法简便.计算示例与讨论表明:所倡导的数理模型可给出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可信的预示值,对筛选和优化纳米流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95.
细竖管内流动凝结的换热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小尺度条件下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特性,针对1~5mm的细圆管,考虑凝结液膜的弯曲、气液界面剪切力与液膜表面张力的影响,建立起柱坐标系下竖直管内受迫流动凝结换热物理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求解的结果,对小尺度条件下管内凝结换热的规律进行预测性分析.研究表明,细管径条件下,气液界面切应力与液膜表面张力对流动凝结过程的影响增大,使重力的影响处于相对微弱的地位;与Nusselt换热关联式的预示值相比,小尺度圆管有明显的强化凝结换热的效果.上述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小尺度下凝结换热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6.
IntroductionSludge produced from treating domestic andindustrial wastewater normally requiresstabilization prior to its final disposal or use[1] .Treatment processes have been proposed either to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ubsequent anaerobicstabilization a… 相似文献
97.
非固结多孔介质突破压力的逾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多相流动与驱替过程的机理 ,根据逾渗理论提出了突破压力的概率模型 ,运用重整化方法求解了简单立方体孔隙拓扑结构和一定孔隙尺寸分布下的三维网络发生“突破”时的临界概率 ,以确定多孔介质的突破压力与多孔介质孔隙率、渗透率、流体物性和临界概率的函数关系。理论预测结果与窄筛分砂的突破压力实验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 ,突破压力的数值依赖于介质孔隙网络的配位数 相似文献
98.
基于贴壁层概念和已经求得的贴壁层内气体粘性系数变化规律 ,建立了数理模型 ,求解了矩形微小通道内气体流速分布完全发展的层流流动 ,得到了不同截面高宽比 ξ和不同 Knudsen数下的量纲一速度分布和流动阻力因数 ,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不可压气流在微小矩形道内的层流换热提供了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99.
IntroductionBoiling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a wide variety ofapplications,including traditional industrialprocesses,such as metallurgical quenching,flooded tube and shell evaporators,and immersioncooling of industrial components,and modern heattransfer te… 相似文献
100.
动态湿润与动态接触角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涉及到湿润动力学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迄今仍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本文将对相关研究和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和评介.湿润动力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动态接触角与接触线移动速度、液体物性、固体衬底物性和表面性质等诸多因素相关.动态接触角随毛细数Ca的变化方式可分为3个区域,Ca<2×10-6,动态接触角为常数,10-6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