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78篇
系统科学   201篇
丛书文集   213篇
教育与普及   2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2篇
现状及发展   35篇
综合类   590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操作演示和讲解学生看不见、听不清等难题,提出一种便携式音视频实训教学辅助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包含主从控制模块、音视频采集模块、电池充电及电源管理模块、Wi-Fi通信模块等组成。该系统可实现实训教学过程同时在教师PC机端和多个学生移动终端设备中高清直播和录制。  相似文献   
992.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是反映地表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能对地表-大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描述。由于受到卫星热红外传感器成像条件的制约,获取的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存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难以兼顾的问题,导致反演的LST数据难以得到深入应用。采用LST降尺度算法可以解决此矛盾,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温度数据。目前LST降尺度模型逐步由全局模型转向局部模型,但局部降尺度模型忽略了非线性关系。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局部非线性地理加权回归(non-linear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NL-GWR)的地表温度降尺度算法。选择合适的研究区域,并分别选取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d-up index, NDBI)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作为辅助参数进行LST降尺度,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地表温度空间分辨率从1 000 m提升到100 m,并将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与NL-GWR模型的降尺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考虑非线性关系的NL-GWR模型要优于GWR线性模型,能够获得较低的均方根误差(1.96 ℃)和平均绝对误差(1.63 ℃)。  相似文献   
993.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寿命长、环保等特点,已经在电动汽车中获得应用。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的容量大、串并联节数多、安全工作区域有限,需要电池管理系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以充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动力性。电池管理系统由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构成,其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的精度及传感器之间的同步技术、电池单体及电池组的状态(荷电状态、健康状态、功能状态、能量状态、安全状态等)估计技术、电池组一致性辨识与均衡技术、安全充电和故障诊断技术。为了研发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首先要对锂离子电池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确定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规律;然后采用基于机理、半经验或经验的建模方法建立电池系统模型,设计基于模型的电池系统状态估计及性能优化管理算法,并进行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以保证在电池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发挥出最佳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994.
将蚯蚓接种至不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添加量的污染土壤中, 28 d后对蚯蚓体质量、 产茧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 氮和磷的质量比进行对比, 考察EM菌对蚯蚓在污染土壤中活动的影响及对土壤元素转化的作用. 结果表明: 将蚯蚓接种到污染土壤后, 其体质量减轻, 日增质量倍数为负值; 添加EM菌的污染土壤中蚯蚓的体质量减少量、 日增质量倍数和产茧量低于未加EM菌的对照组; 添加不同EM菌的土壤中有机质、 全氮、 全磷的质量比以及pH值低于未添加EM菌仅蚯蚓作用的土壤; 土壤中的铵态氮、 硝态氮和速效磷质量比的变化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提高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中目标变体的识别性能,在鉴别字典学习及联合动态稀疏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信息字典学习及稀疏表示的SAR目标识别方法。在训练阶段,采用鉴别字典学习LC-KSVD方法分别对目标图像域幅度信息及目标频域幅度信息进行字典学习。在测试阶段,结合训练阶段学到的2种信息的字典及测试目标的2种信息,采用联合动态稀疏表示模型求解2种信息下的稀疏表示系数。最后,根据2种信息下的重构误差实现对测试目标的识别。使用MSTAR数据集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相对于现有的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996.
利用较小的具有集有序Felicitous性质的树构造较大规模的具有Felicitous性质的树,并揭示了集有序Felicitous树与集有序优美树的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997.
一种具有时空高分辨率的整体式热流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激波风洞中测量尖锐前缘等曲率半径很小处的表面热流率,俞鸿儒提出一种整体式热流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流传感器相比,整体式热流传感器空间分辨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感应元件的最小尺寸仅为直径0.1 mm,可以测量R0.5 mm的球锥驻点热流.通过双组元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康铜薄膜,形成整体式热流传感器的接点层.并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传感器结构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激波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整体式热流传感器频响约100 kHz,测量重复性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998.
依据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涡动相关仪2011年实测数据,采用目前主要的湍流通量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价方法,对原始湍流数据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以及定量分析各处理步骤对湍流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以湍流平稳性和通量方差相似性检验为指标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应用解析足迹模型对湍流通量观测的空间代表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大理站来说,湍流通量计算的平均时间选取30 min为宜.剔除野点、二次坐标轴旋转、超声虚温修正、时间滞后校正、频率响应修正以及WPL修正处理会对湍流通量计算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二次坐标轴旋转对动量通量以及WPL修正对CO2通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湍流平稳性和通量方差相似性检验结果显示,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总体质量较好,动量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以及CO2通量中高质量数据所占比例分别为59.4 %、64.2 %、63.8 %、63.2 %.湍流通量源区分析表明,源区整体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位于测站东南方向的区域是湍流通量观测的主要贡献源区.  相似文献   
999.
在有界光滑区域 Ω?RN(N>4)上, 研究了双调和方程Δ2u-λu=f(x,u),x∈Ω;u=?u/?n=0,x∈?Ω,其中,f(x,u)是关于u的奇函数,u趋于无穷时是次临界的,并且不满足A-R条件.利用对称的山路引理,证明上面的方程有无穷多解且相应的临界值序列趋于正无穷大.  相似文献   
1000.
以江苏海门地区典型的滨海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室内承载比(CBR)试验,以及水稳定性试验,研究了水泥和石灰两种改良剂对该类滨海盐渍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泥添加量12%~14%或石灰添加量10%~14%时,改良土的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二级公路底基层指标; 石灰改良土最佳石灰掺入量为12%; 水泥对CBR的提升和对盐渍土膨胀的抑制作用比石灰更显著; 两种改良剂添加量为6%~14%时,改良土水稳定系数在65%~80%之间; 施工中需采取隔断、排水等措施降低水对盐渍土路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