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0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1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Eisenstein型数域在素理想的分解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将Eisenstein型数域进行推广,就会得到在更广泛的数域中素理想分解的信息。如果将代数整数ω的不可约多项式的条件减弱,就得到Eisenstein型数域的推广。本文尝试推广Eisenstein型数域为拟Eisenstein型数域K=(E,p,k),并且探讨在这样推广的条件下素理想分解的相应结果。利用Newton折线图,证明了在拟Eisenstein型数域(E,p,k)中素数p有e(P/p)=k的的素理想因子P,在k=n,n-1时,通过计算代数整数的范数证明了p在K 中的分解满足Dedekind的引理,从而给出了素理想P 的具体形式。对于拟Eis-enstein域(E,p,k)的判别式中p的个数利用赋值方法做了估计,证明了pk-1整除判别式d(K)。
  相似文献   
142.
143.
144.
Solidification of Fe-7.5%Mo-16.5%Si ternary quasiperitectic alloy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drop tube containerless processing techniques.The primary phase is identified as R (Fe5Mo3Si2) and the quasiperitectic phases are τ1 (Fe5MoSi4) and Fe3Si.With the decrease of droplet diameter, the cooling rate and undercooling of the droplets in-crease rapidly.The experiment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remnant primary phase, qua-sip...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对于离散时间一般状态空间马氏链,Meyn和Tweedie 证明了返回时的矩与漂移条件等价,并用于研究马氏链的正则性和遍历性。本文对马氏过程返回时的矩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返回时矩的递推关系,利用最小非负解方法,得到了马氏过程返回时的矩是相应方程的最小非负解,以及马氏过程的漂移条件等价于矩条件。
  相似文献   
148.
针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中很少考虑时间因素的问题,提出将配送时间与需求量共同来决定权值的选址模型,使用免疫算法求解带权值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并说明了所提出算法具有全局渐近收敛性。通过实例仿真,与不考虑配送时间因素相比,用所提出的模型得到的结果具有更少的最短距离之和(约少了12.68%)以及更少的运行时间,最佳迭代次数约为不考虑配送时间因素下的1/4,从而论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9.
滇西北地区是马先蒿属植物的重要分布中心,但有关该类群在此区域分布格局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马先蒿属植物物种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地区马先蒿属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宽度及其多样性的地理格局。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共拥有马先蒿属植物174种,分属于 13 个群、61 个系。比较重要的群主要包括根叶群 Grex Rhizophyllum、短叶群Grex Brachyphyllum、马先蒿群 Grex Pedicularis 和无枝群 Grex Apocladus 等; 比较重要的系主要包括长花系Ser. Longiflorae、轮叶系 Ser. Verticillatae、琴盔系 Ser. Lyratae 和肉质系 Ser. Carnosae。在种的水平上,45.4%的物种 (包括大部分特有种) 分布生境狭窄,仅在 1-2 个县域有分布。这可能意味着因其狭窄的生境,部分马先蒿属植物存在着较高的濒危风险; 在群、系和种的水平上,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升高均有增加趋势,这可能与马先蒿属植物的起源及地壳的差异性抬升所致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纬度分异有关。同样在群、系和种的水平上,随着海拔高差的增加,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同时,研究单元内,马先蒿属植物的总体海拔分布宽度与海拔高差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2= 0.56 ,P< 0.01 )。这可能意味着,由海拔高差所表征的生境异质性也可能是影响滇西北地区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因素之一。总体上,马先蒿属植物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可能与其区系起源、地壳的差异性抬升和生境异质性格局有关。
  相似文献   
150.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仅次于化石能源消耗的第二大碳排放源。1979年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旅游发展所需的交通、住宿、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导致显著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为测算旅游业发展驱动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旅游景区植被碳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次田野调查重建了景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明确了景区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路径,结合研究区植被碳密度计算了2004-2010年景区植被碳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景区土地利用格局显著变化。在研究期内草地是景区主要植被,但随着旅游的发展,草地与灌丛、林地等用地之间不断相互转换。尽管有约 52ha土地用于旅游住宿、基础设施及休闲活动设施,但景区内植被碳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442.4Mg,这主要是因为景区为提高旅游环境质量而进行的植被保护措施。这表明旅游业可以通过良好的景观营造等土地管理措施,增加景区碳汇,用以“中和”旅游业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