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为建立与优化黄精叶多糖提取工艺,采用水提法提取黄精叶多糖,利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多糖提取率及出膏率为试验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优化黄精叶中多糖的提取条件.结果显示黄精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5℃,液料比15∶1,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药材的出膏率为(47.65±0.16)%、多糖得率为(7.21±0.073)%.该水提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多糖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292.
为了处理重力置换引起的溢漏事故,首先需要了解重力置换发生的条件,分析重力置换窗口,判断井下是否发生重力置换,并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本文通过自主研制的井筒-地层重力置换实验装置,开展气液、液液重力置换临界点实验,基于理论及实验分析,定量计算地层重力置换窗口,并拟合了重力置换窗口临界点压力曲线,拟合公式与实测值误差小于10%。在该实验条件下,当钻井液密度为0.998g/cm3时,气液重力置换窗口为-5800Pa~10.6Pa,液液地层重力置换的窗口为-1192Pa~16.6Pa。结果表明,气液、液液重力置换窗口与流体密度差基本呈线性关系;现场实际井下重力置换窗口远高于此,所以需要在钻进时考虑重力置换窗口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预防重力置换发生的方法,以及发生重力置换溢漏事故后对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93.
以N,N'-二(3-氨基丙基)哌嗪、2-羟基-1-萘甲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得到双Schiff碱,双(2-羟基-1-萘甲醛)缩N,N'-二(3-氨基丙基)哌嗪.研究了溶剂、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乙醇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产物分离收率约92%.利用熔点、IR、UV...  相似文献   
294.
提出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与随机森林的矿工运动状态识别算法MSR-WPT-RF,用于监测矿工生命体征,识别运动状态.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构建的矿工体域网生命体征采集节点具有低功耗性能、丢包率低、时延低等优点,运动状态识别算法能够取得最高91%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95.
为解决高无机盐废水中的铬(Chromium,Cr)的六价铬Cr(Ⅵ)污染问题,从高盐环境中分离得到一株Cr(Ⅵ)还原菌,命名为KL01,经分子鉴定为墓画大洋芽孢杆菌(Oceanobacillus picturae),通过对KL01的生理特征分析发现其为一株中度嗜盐菌.以SEM、TEM结合能谱对Cr(Ⅵ)胁迫下的菌体进行了检测,发现KL01对Cr仅有少量的胞内吸附,无胞外吸附,且高浓度的Cr(Ⅵ)可使菌体长度增加.通过KL01在不同环境条件还原Cr(Ⅵ)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其在有氧条件下,30℃,pH 7.5,NaCl浓度6%时,具有较好的还原Cr(Ⅵ)的效果;当Cr(Ⅵ)浓度为20mg/L时,对其的还原率可达96%以上.这表明KL01对高盐环境中的Cr(Ⅵ)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用于处理高盐含Cr(Ⅵ)废水.  相似文献   
296.
297.
通过分析某钢铁企业高炉煤气管网的结构与设备运行特性,考虑管网压力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高炉煤气管网水力模型,用于制订高炉煤气调度策略.案例研究结果显示,1700热轧流量下降时,管网压力随之升高,压力升至上限20kPa时,需依次开启1#和2#放散塔并调节放散量.当放散量达到84400m3/h时,管网压力可维持在允许范围内.4#和6#高炉休风时,管网压力急剧下降,需关停辅助锅炉与2# 80MW煤气发电机组以恢复管网压力.增设煤气柜后,管网压力稳定在13kPa左右.在压力相对误差<0.01%,流量相对误差<0.8%时,各工况模型计算时间较短,为3.59~4.46s.  相似文献   
298.
文章从地质学术语中的“亲”与“嫌”两个构成要素入手,初步探讨术语定名和汉译中的形象性问题,并结合对《地质学名词》相关文本的统计分析,尝试提出促成术语形象性的三种生成方式——摹状、拟人和隐喻。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当前术语定名原则,认为形象性对于术语系统尤其是汉语术语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成为定名原则之一,并提出这些原则应当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的次序进行参照。  相似文献   
299.
面对日趋严峻且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形势,高效促进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进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至关重要。借鉴量子博弈思想从知识流动的畅通度和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度两个角度研究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的激励机制。构建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的二元连续策略集博弈模型,对比研究不同情形下畅通度和融合度对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的影响,得到利于创新联合体主体融通创新的最佳融通状态,并据此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出“融通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搭便车”行为的发生,降低了融通创新的风险,激励创新联合体主体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300.
探究硝酸盐氮在农田土壤包气带-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对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丹江流域河南段典型农田采集了12个不同深度(0~42.5m)的包气带土壤和含水层沉积物样品,对氮素与抗生素的浓度水平、硝酸盐氮还原过程的潜在速率及其相关功能的基因丰度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TOC、NO3-N和TP浓度在包气带土壤和含水层沉积物中具有显著差异;83种目标抗生素中仅检出7种,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1~115.20ng/g和0.01~2.50ng/g; 3种磺胺类抗生素浓度随深度递减,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浓度随深度增加.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是浅层包气带(0~0.8m)中硝酸盐氮还原的关键过程,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3.9%和26.4%;深层包气带(0.8~6.0m)则以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为主导,对硝酸盐还原的贡献率达93.1%;含水层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硝酸盐氮转化过程是反硝化,贡献率为50.5%.氮转化过程速率与其相应功能基因的垂向分布特征一致.进一步发现抗生素浓度是影响农田包气带-含水层接续系统中硝酸盐氮转化过程的主要因素,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