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0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11.
随钻D-T中子孔隙度测井低灵敏度和岩性影响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随钻氘-氚(D-T)中子孔隙度测井的测量精度,通过研究其在多种岩性、孔隙度地层中的响应,对比与化学源的响应差异,分析所测孔隙度灵敏度及精度偏低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校正方法。结果表明:由于D-T源能量较化学源高,地层密度对含氢指数测量影响增强,使得随钻D-T中子孔隙度测井地层孔隙度灵敏度偏低,且受到泥页岩效应的影响较大;密度校正后,地层孔隙度灵敏度显著提高,且受到岩性的影响降低,尤其是泥页岩效应几乎被完全消除。因此,通过对随钻D-T中子孔隙度测井结果的校正,测量灵敏度和精度都得到大幅提高,可以较好地替代化学源测量地层中子孔隙度。  相似文献   
312.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预测水平,引进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给出了基于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仿真算法.并结合广州市某高速公路为例对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对比计算了该方法与一型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仿真表明该系统具有精确性和高可信度,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的一型模糊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313.
为研究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与机理,提高对短时强降水强度和落区短期预报的准确率,进一步减少因短时强降水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利用NECP FNL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2017年8月6日—7日甘肃长江流域近10a来最强的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中尺度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有2个带状中心,分布特征与陇南地形山脉的形态走向有着一定的关系,时间分布呈双峰型,最大小时雨强达68.8mm/h;(2)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是在副热带高压东退的过程中,高原槽和低涡在较强的偏西气流带冷空气下进一步发展东移南压影响甘肃东南部所形成的,其中500hPa高原槽、700hPa低涡、切变线及西南气流线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同时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以及高空下滑冷空气为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水汽、能量及不稳定条件;(3)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湿Q矢量散度辐合和垂直速度大值区与短时强降水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湿Q矢量散度对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低层暖平流,中高层冷平流的不稳定层结及风向的垂直切变在低涡切变线的触发下,更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同时地形的触发和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对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14.
遗传算法对系统中的反馈信息利用不够,当求解到一定范围时往往做大量无谓的冗余迭代,求精确解的效率低下;蚂蚁算法初期信息素匮乏,求解速度慢.作者取长补短综合采用这两种方法来分割图象.首先采用遗传算法搜索隶属度曲面及其对应的欧氏距离,接着采用蚂蚁算法分割图象,取得了较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315.
哈达图地区位于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中东部,为巴-赛-齐古河谷的一部分,在其砂体中发现大型铀矿床.本区氧化带的形成及空间展布有其明显的特征,其控矿作用亦具有独特性.以钻孔资料为依据,结合岩矿芯样品分析测试,对哈达图地区含矿砂体沉积空间展布、沉积相、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指出该地区赋矿层位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中层间氧...  相似文献   
316.
凌骐  张锋  曹慧宇  吕小龙  姚孟迪  张翰 《河南科学》2023,(12):1717-1724
拱坝的模态识别是大坝健康监测中的重要一环,模态参数识别的准确度对大坝的性能评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随机子空间法识别模态参数,针对该方法需要人工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不足,引入密度聚类算法(DBSCAN)对模态结果进行去噪和拾取,并利用粒子群算法改进DBSCAN算法,实现DBSCAN超参数的自动调整,提高识别效率,为DBSCAN超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将该方法应用于一混凝土拱坝数值模型中,并分析了不同采样数据长度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和该方法的抗噪性.结果表明:合理选择采样时长,能够得到更完整的模态信息,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模态参数的自动识别并有较高的精度和抗噪性,可以为大坝的安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