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比较观察了在新生期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谷氨酸单钠后,成年大鼠16个脑区的神经元损伤程度.发现大多数脑区的神经元显著减少,但有的脑区对谷氨酸单钠的神经毒性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3.
初步研究了拟内孢霉对3种偶氮染料酸性黑NG、酸性黑10B及活性红脱色的情况.考察了起始pH值、染料的起始浓度、装液量及重金属离子对拟内孢霉脱色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pH为5时为最佳pH值;染料质量浓度在80 mg/L以上对其脱色率有抑制作用,而对菌体的生物量无明显抑制;在质量浓度达到160 mg/L时对脱色率及菌体生物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其脱色率、菌体干重都有所降低,尤以Ag+,Hg2+明显,说明重金属离子不仅降低了染料的脱色率还明显抑制菌体生长.在装液量的实验中,染料酸性黑10B、活性红在装液量为50 mL时脱色率达到100%,酸性黑NG染料在装液量为70 mL时脱色率达到了最大,为99.8%. 相似文献
44.
偶然的机遇使科学家们做出一个又一个的贡献,但碰到机遇,并非任何人都能捕获成功。X光是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它的穿透力非常强。它能穿过我们的心脏,穿过肺脏,却穿不透我们的骨骼。当我们站在透视机前时,医生从透视机的荧光屏上,可以看到我们身体器官的轮廓:骨骼是白色的,心脏、肺脏是暗灰色的。如果哪个部位有病,就会出现特殊的阴影。瞧,X射线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射线。它是德国科学家伦琴最先发现的。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在美国的沙漠里,有一种极毒的响尾蛇。它的眼睛已经退化,几乎成为瞎子。但它却是捕鼠能手,捕捉时的动作是那样灵敏和准确。这是怎么回事儿呢?经过研究,发现在响尾蛇的眼睛前下方,有个凹下的小窝,里面长着一个对红外线非常敏感的“探热器”。它的这个神秘“装置”是一小块薄膜,厚度不过10~15微米(1000微米等于1毫米),却能够接受波长为0.01毫米的红外线。当热体的红外线投射到“探热器”时,就能发出信息,从而让响尾蛇知道热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即使是夜间,爬虫、老鼠、小兽已入睡了,但是它们仍有体温,仍会不断地发出红外线,响尾蛇凭着它奇妙的“探热器”,就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准确无误地把它们逮住。哪怕热体 相似文献
49.
作为先秦代表性文献之一的《孟子》中的方位词有其自身特点。深入考察其方位词及方位短语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有助于我们揭示汉语方位词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50.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下的局域密度近似(LDA)方法对岩石矿物结构Ca硫族化合物CaX(X=S, Se, Te)的晶格常数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LDA方法得到的晶格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但带隙值却远低于实验值.为了获得可靠的带隙值,使用了GW(G格林函数, W库伦屏蔽相互作用)近似方法对Ca硫族化合物的带隙进行修正.利用GW近似方法计算CaS和CaSe的带隙值比利用LDA计算的带隙值高,并且与实验值相吻合.同时也预测了CaTe的带隙值,尽管没有实验值作为参考,但GW近似计算的结果应该是合适的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