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针对传统的实际测量获取的回复电压极化谱不能准确反映各个充电时间下的回复电压情况并且中心时间常数难以准确判定的问题,提出一种连续型回复电压极化谱的绘制方法。首先对回复电压曲线、绝缘系统等效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搭建连续型回复电压极化谱模型,提取更加准确的中心时间常数,并结合中心时间常数与变压器微水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判定变压器微水含量;最后对6台不同老化状态下的变压器进行连续型回复电压极化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型回复电压极化谱能够更加准确判定中心时间常数,从而有效提高变压器微水含量的判定精度,为准确地反映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2.
【目的】无机碳是苏北滨海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含量的精准测定方法,以期为深入认识土壤无机碳(SIC)的形成和转化提供基础。【方法】在苏北地区野外选取杨树人工林和互花米草湿地作为样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分别使用气量法、二氧化碳(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定SIC含量及其回收率,比较3种方法的精准性。【结果】使用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得的SIC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25~9.93、6.18~11.50和5.50~12.60 g/kg,平均值分别为8.11、9.58和9.54 g/kg。当外源碳酸钙添加梯度为2.35~12.90 g/kg时,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的回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6.9%、105.0%和71.5%。根据回收率校正后的SIC含量,间接法的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这表明间接法的回收率被低估。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定平行土壤样品无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9...  相似文献   
663.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对电力系统容量充裕性带来了新的挑战,系统必须具备充足的置信容量应对可再生能源的出力波动性和随机性.由于储能置信容量与电源规划结果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电源规划方法难以准确计算储能置信容量并建立系统置信容量充裕度约束.通过综合考虑火电、可再生能源、储能以及需求侧响应建立了电源规划模型,内嵌全年8 760时段生产运行模拟以确保系统具有充足灵活性,同时改进容量充裕性约束以考虑需求响应资源和储能的容量价值.针对储能置信容量的非线性问题,设计了迭代算法进行求解,并用某区域电力系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影响系统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灵活性约束,引入少量需求侧响应资源可大幅降低系统成本,为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资源电力系统规划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64.
厘清数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机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但已有研究对此理解并不清晰。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视角,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在界定数字平台概念基础上,围绕平台边界设计和边界资源部署,探讨数字平台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论包括:(1)互补者和互补品双重不确定性是数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2)资源、互补和生态边界设计是数字平台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管理互补者和互补品不确定性从而促进价值共创的重要手段;(3)边界资源是建立、管理和维护跨边界关系的手段,能够影响价值创造与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