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线性电位扫描法研究了锰在铅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UPD)。结果表明,用铅电极做研究电极时,当MnCl2的浓度为0.02mol/L,NH4Cl的浓度为0.1mol/L,pH=4.9,起扫电位为-1.2V,终止电位为-1.6V,扫描速度为50mv/s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锰欠电位沉积现象;氯离子在锰的欠电位沉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健康教育对增强军人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积极作用.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在军事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其时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3.
自由基研究在生物、药学及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基研究是开展自由基化学、生物学及医学研究的重要途径.由于自由基活性高、半衰期短,其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自由基研究方法中,根据检测仪器的差异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有电子自旋共振与自旋捕获技术、化学发光法、荧光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和脉冲辐解技术等.由于不同的仪器其检测对象、范围及精度都存在差异,导致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众多的实验方案中,根据仪器及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及合理的研究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4.
采用动电位极化、交流阻抗、失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合成的三氮唑-苯胺化合物(DOT)在1mol/L 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其腐蚀形貌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合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讨论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在酸溶液中,DOT能同时抑制碳钢腐蚀的阴、阳极反应过程,是一种优异的混合型缓蚀剂,其浓度为0.001mol/L时缓蚀效率可达96%以上。吸附热力学表明DOT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其在碳钢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uir等温式,属于物理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5.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提高对运动恢复的科学认识,正确认识运动训练与运动恢复的关系,正确运用运动恢复手段,对保证训练质量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海底管线防腐层的阴极保护状态在深海环境下难以直接测量,分析防腐层破损引起周围环境电场电位变化关系,首次提出通过测量海底管线周围的环境电场电位分布而实现不接触检测海管表面防腐层破损点的方法.一是研制新型的深海用全固态的银/氯化银参比电极;二是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环境电场测量系统.在青岛滨海采用非接触测量系统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距离海底管线4 m内均可以准确测量其周围的环境电场电位分布,检测出管线表面破损点.  相似文献   
37.
学校体育教育结合素质教育进行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已成为21世纪教育界的主旋律。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传统的竞技运动模式的影响,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通过科学化、合理化和制度化规范,使学校体育迅速走出老环境,开拓新局面,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1世纪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潮流,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在侵略性介质中,金属如碳钢、铜、铝等的腐蚀不可避免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防护金属腐蚀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与化学合成的有机缓蚀剂相比较,植物提取物基缓蚀剂具有许多独特优点,例如高效率、低成本、可再生与可持续,且符合低碳与绿色化工要求,有利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得到人们极大关注。由于含有许多杂原子基团,植物提取物易与金属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形成吸附膜,进而阻碍侵略性物种与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阻滞或抑制金属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实现在多种侵略性介质中对金属的腐蚀防护,阻止金属溶解。本文重点综述了近二十年植物提取物作为在侵略性介质中抗金属腐蚀材料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关于抑制钢腐蚀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作为有机绿色缓蚀剂的科学基础与应用潜能,并展望了本领域未来研究重点与研究目标,为人们利用探索天然产物基的有机缓蚀剂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