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报道了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斑鱼狗(Ceryle rudis)、绿鹦嘴鸭(Spizixos semitorque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长耳鸟(Asio otus) 的核型,其中白胸苦恶鸟、斑鱼狗、红嘴蓝鹊、长耳鸟等4种的核型系首次报道。绿鹦嘴鹎的核型前人已有报道,作者分析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有一定的差别,反映了不同地理分布类群的分化情况。斑鱼狗核型分析的结果支持了Sibley(1988)根据DNA差异对传统分类中翠鸟科 的重新划分。其他3种鸟与已报道的近缘各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间及属间的核型差异不大,这些差异主要由臂间倒位导致着丝点位置的改变而形成的。从而支持了鸟类核型进化过程中有较强的保守性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原尾蜥虎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尾蜥虎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反应(5-HT-IR)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 5-HT-IR细胞在原尾蜥虎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分布密度从前往后呈升-降-升的特点,2个密度高峰出现在十二指肠和直肠部位,胃和回肠的分布密度次之,而食道和空肠的分布密度最低.消化道两端5-HT-IR细胞主要呈圆形、椭圆形,分布于上皮基部、固有膜或腺泡上皮,而小肠的5-HT-IR细胞则主要呈梭形或楔形,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5-HT-IR细胞的分布特点、形态特征与其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从原尾蜥虎的卵巢重量,输卵管重量,卵巢内最大卵泡的长径,输卵管上皮厚度及输卵管中含卵数的季节性变化,观察了雌性生殖周期,结果表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开始于11月份,冬眠期间卵巢增重缓慢,出蛰后增重加快,到次年6,7月份其重要为最小值,一个周期至此结束。原尾蜥虎一年繁殖一次,每次产卵2枚(偶尔1枚),6,7月份为卵成熟及排卵的高峰期,而孕卵、产卵的高峰期是6 ̄8月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两种文昌鱼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分别占鲜质量的81.35%、13.31%、0.82%和2.13%;而日本文昌鱼(B.japonicum)的分别占82.65%、12.76%、0.56%和1.98%.白氏文昌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干质量的58.91%、20.71%和26.20%,而日本文昌鱼的分别占64.20%、22.62%和28.16%.根据氨基酸评分(AAS)或化学评分(CS),白氏文昌鱼和日本文昌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0.34和64.78.白氏文昌鱼和日本文昌鱼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质量的26.0%和31.9%,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47.20%和46.8%,其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它们都是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15.
多疣壁虎和纵斑蜥虎骨骼系统的解剖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观察并比较了多疣壁虎和纵斑蜥虎的骨骼系统。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眼窝不完整,没有上颞窝,牙齿为同型、侧生齿,椎体双凹型,荐椎两枚,雄性具肛后骨。但纵斑蜥虎头颅骨块愈合程度更高,前颌骨鼻突较短,犁骨较薄弱,腭骨、翼骨相对较宽大等特征表现出比多疣壁虎来得进化。  相似文献   
16.
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Cu2 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1~24℃条件下,Cu2 对日本林蛙蝌蚪的24、48、72、96h毒性死亡几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2060x-2.6861,y=4.8309x-5.4046,y=6.5617x-8.5699和y=6.6910x-8.4263;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49.70×10-3、142.48×10-3、116.96×10-3、101.53×10-3mg·L-1;显示了在鱼病防治中铜(Cu2 )对日本林蛙蝌蚪有一定的危害.同时讨论了不同蛙类蝌蚪对Cu2 的耐受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攀禽类五种鸟的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分析了攀禽类褐翅鸦鹃、大杜鹃、白胸翡翠、夜鹰、领角鸮五种鸟类的核型。其中褐翅鸦鹃、白胸翡翠属首次报道,其余三种鸟类的核型在国内已有报道,我们分析的结果与文献报道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领角鸮和夜鹰属留鸟类,各地区有不同的分布类群,核型上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8.
以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游蛇属的环纹游蛇(Natrixaequifasciata)和白环蛇属的黑背白环蛇(Lycodonruhstrati)的核型,其中黑背白环蛇的核型为围内白环蛇属核型首次报道。结果表明,环纹游蛇2n=40,16(1M=5SM+2ST+8T).24m(♀),No.4和ZZ/ZW型性染色体,Z染色体为M型,W染色体为SM型。黑背白环蛇2n=42,16(4M+12T)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蓝畴金鱼(Carassius auratus domestic)鱼苗,研究辐照对其外周血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60Coγ射线可显著诱导蓝畴金鱼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在一定范围内(1~4 Gy剂量),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强,微核细胞率呈现相应提高;核异常细胞率与辐射剂量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强,核异常细胞率显著提高.此外,微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辐射剂量小于核异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