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38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6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3篇
  1946年   7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分析了对角加载自适应匹配滤波器(diagonally loaded adaptive matched filter, DL-AMF)和对角加载自适应相干估计器(diagonally loaded adaptive coherence estimation, DL-ACE)的检测性能;推导了二者的渐近统计分布,得到了解析的虚警概率(probability of false alarm, PFA)和检测概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PD)表达式。与常规AMF和ACE相比,尤其是在训练样本不足的情况下,DL-AMF和DL-ACE的检测性能大为提高,并且二者都具有渐近恒虚警(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 CFAR)特性。  相似文献   
102.
在现实复杂情形下(包含非线性传染率、有隔离措施、群外个体迁入、生育与死亡以及疾病可水平和垂直传播等),比较研究小世界网络中的SIRS型传染病模型与均匀混合SIRS型传染病模型的疾病动态传播行为,以及相同疾病控制策略在两种传染病模型上的效果。数值仿真研究发现:1)动态行为特征仅与模型参数有关的均匀混合SIRS型传染病模型不能准确刻画小世界网络中的传染病传播行为。2)源于均匀混合SIRS型传染病模型的控制策略(如强化隔离染病个体、限制易感群体迁入、提高染病个体死亡率以及控制疾病垂直传播等)适用于控制小世界网络中的传染病,但效果有显著差异。3)小世界网络中的SIRS型传染病的控制策略中,存在一个最佳的染病个体死亡率阈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泡桐黄化突变体的生理特性,为泡桐新品种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新发现的泡桐黄化突变体(PFE)与白花泡桐(PF)、建始泡桐(PJ)、楸叶泡桐(PC)的生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了其光合色素的含量、光合日变化、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黄化突变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其中叶绿素b显著减少; 黄化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总体小于其他种,气孔导度值与其他种相比总体降低,但差异较小,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值均高于其他种; 泡桐黄化突变体的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其他种。【结论】光合色素的减少是导致叶色黄化的主要原因; 它影响了植株捕光能力,致使净光合速率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株抗性增加,可减少活性氧对植株的伤害,维持植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部队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战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增加,对部队作战效能的评估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支持向量机和增强最简半自治适应性作战神经网络仿真工具箱(enhanced irreducible semi autonomous adaptive combat neural simulation toolkit, EINSTein)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部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完成从评估指标到作战效能值的非线性映射。在一定作战想定背景下,结合EINSTein系统产生的仿真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 BPNN)相比,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效能评估模型能够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准确地评估部队作战效能,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共形阵机载火控雷达杂波建模与杂波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形阵机载火控雷达较常规平面阵机载火控雷达有着更少的负载、更好的空气动力性能及更大的扫描范围等优点。对机头共形阵火控雷达的子阵划分、方向图特性、杂波建模和杂波抑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机头共形阵天线的数学模型和几何结构,依据火控雷达动目标检测需求确定了该天线工作方式和子阵合成方式,并分析了机头共形阵的天线方向图特性;然后,结合共形阵阵面结构特点分析了机头共形阵的杂波谱分布特性;最后,利用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 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STAP)方法对共形阵机载火控雷达进行了杂波抑制处理,并通过仿真分析了STAP方法的杂波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6.
周成冲  林平分 《科技信息》2013,(5):105-105,128
通过对智能卡下载机制的研究,进行改进设计提高智能卡操作系统的下载速度。  相似文献   
107.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虚拟社会应运而生,给现实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当前严峻的互联网安全管理形势下,公安机关承担着维护网络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使命。深入剖析了公安机关在网络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人才培养等方面提高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控能力,为创建健康有序的互联网环境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8.
北京市集约化种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迁移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了当地3种主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研究了这3种体系0~10 m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运移速度.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大棚内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大田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3种种植模式均产生了深层渗漏,试验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硝态氮运移深度为630 cm,5和13 a大田蔬菜种植下硝态氮运移深度分别为730和800 cm,5和18 a的大棚蔬菜种植下运移深度分别达730和900 cm.在小麦-玉米大田种植模式下,深层硝态氮向下运移速度约为6 cm·a-1,大田蔬菜和大棚区约为15~26 cm·a-1.考虑到当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在9~12m,大棚种植18 a后土壤内的硝态氮已经运移到或者即将进入到地下水,这会对地下水质造成直接或者潜在的污染,因此建议在设施农业种植区开展调研,并评价不同区域设施农业种植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提出一个基于双核的猝发式近距离无线光通信系统用以监测和传输运动部件的工程参数.设计并分析了系统运动端和固定端两大模块的结构和功能.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通过自行设计的误码率检测程序实时反映出系统工作状态和光通信质量的好坏,为监控与评估系统的状态提供依据.实验结论表明:系统误码率达到10 -9量级,完全达到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0.
寄主植物对中华稻蝗四龄若虫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α-NA、α-NB为底物测定了经狗尾草、水稻、小麦三种不同寄主植物饲喂1 d、3 d和5 d后中华稻蝗四龄若虫雌、雄虫的酯酶比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中华稻蝗四龄若虫的酯酶有诱导作用,且水稻组酯酶比活性显著高于狗尾草组和小麦组.以α-NA为底物测定酯酶活性,喂食1d后,水稻组雌、雄虫酯酶比活力分别是狗尾草组、小麦组的1.35、2.00倍和1.44、1.63倍.喂食3 d后,水稻组雌、雄虫酯酶比活力分别是狗尾草组、小麦组的1.40、1.67倍和1.62、1.43倍.喂食5 d后,雌虫酯酶比活力水稻组分别是狗尾草组、小麦组的1.63、2.00倍,雄虫酯酶比活力水稻组分别是狗尾草组、小麦组的2.00、1.71倍.上述结果可能与不同寄主植物所含的次生代谢物质对酯酶的诱导作用有关,且在三种寄主植物中水稻的诱导作用最强.饲喂同一寄主植物1 d、3 d 和5 d后,害虫体内酯酶比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总体趋势是饲喂1d后的酯酶比活性稍高于饲喂3 d和5 d后的,这可能是害虫在饥饿后进食的应激反应所造成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寄主植物诱导后中华稻蝗体内酯酶对不同底物的水解能力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