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2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目前聊城市群众体育锻炼场所中参加锻炼的966人(男319人,女647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及数理统计,对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汽车由于材料质量、技术工艺的提高,各种新技术和新结构的不断应用,使得与传统汽车的车轮定位参数相比,现代汽车的车轮定位参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重点分析介绍了现代汽车车轮定位参数的作用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人体免疫系统吸收各种细胞和分子,以防止病菌和其他“外来”物质。其中补体是由十七种蛋白质组成,它帮助T细胞、抗体和巨噬细胞等抵抗来犯之敌。“补体组分”是参与战斗并集结其他补体蛋白投入战斗的第一种补体蛋白。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制问卷,对山东省部分高校6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研,考察了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和自我满意感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的;(3)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是直接的,而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既有直接作用效果,又有充当“中介变量”角色的间接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青海囊谦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K-Ar年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邓万明  孙宏娟  张玉泉 《科学通报》1999,44(23):2554-2558
报道囊谦盆地新生代火山岩9个样品的K-Ar同位素稀释法定年的结果。全岩或单矿物黑云母的表面年龄均在32.04-36.50Ma的范围之中。放射成因Ar与K构成了相关性良好手一条等时线,表明样口中既无过乘Ar,也没有放射成因Ar的丢失,即上述年龄值为真实的成岩年龄。  相似文献   
16.
滇西复式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地质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的研究,得到来利山复式岩体中不同期次岩石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含紫苏辉石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84 Ma,含斑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77 Ma,等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52 Ma表明来利山复式岩体形成于中生代晚期到新生代早期,说明其演化的比较充分,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反映其物质来源于硅铝的熔融,在成因类型上相当于壳型、S型或改造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男女跳高、女子铅球、中长跑及马拉松项目的训练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于对原有项目特征的突破性认识,继而在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是我国部分田径优势项目的制胜因素.并揭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项目有创新则兴,无创新则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攀西会理猫猫沟钠质碱性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红英  夏斌  张玉泉 《科学通报》2004,49(14):1431-1438
攀西会理猫猫沟环状碱性杂岩体中碱性长石正长岩为钠质碱性岩, 含有暗色造岩矿物钙铁辉石、铁韭闪石和黑云母, 其中的锆石绝大部分(80%以上)是具有老核新壳的岩浆复合型锆石. 对这些锆石进行了SHRIMP法U-Pb定年, 结果显示发现, 岩浆锆石和岩浆复合型锆石的新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4±8 Ma, 反映出碱性长石正长岩的结晶时间为晚三叠世; 岩浆复合型锆石老核的年龄为两段, 一是206Pb/238U年龄622~691 Ma, 二是207Pb/206Pb年龄2692~2818 Ma, 分别代表了捕获的新元古代和太古代古老结晶基底中的锆石年龄. 晚太古代锆石老核的产出为康滇古陆地区存在太古代的古老基底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竞技田径优势项目制胜因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男女跳高、女子铅球、中长跑及马拉松项目的训练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于对原有项目特征的突破性认识,继而在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是我国部分田径优势项目的制胜因素,并揭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项目有创新则兴,无创新则衰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