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煦 《天津科技》2001,(3):45-46
从模拟网至数字网 无线移动通信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一种是利用蜂窝网方式,它避免了一个城市使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覆盖直径40km面积的旧设想,而把一个城市按蜂窝形状划分为若干互相靠近的六角形区,每区半径可以小于1km.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小天线地面站卫星通信网的技术要点和应用前任在解释VSAT名词的涵义后,依次说明卫星通信地面天线缩小的过程;VSAT通信的运用方式,VSAT卫星线路的频段选择;VSAT终端站和忠站的设备,VSAT通信网的信息业务、多址使用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鉴于祖国进行大规模地建设并开始自己制造多路载波电话通讯设备,这篇报告及时地提出架空明线十二路载波电话系统的新型设计方法.报告内容包含频率分配和变换程序,传输质量和电平选择,频率交叉法使用问题,压缩扩展器使用问题,以及自动调节电平设备,振铃讯号设备,终端机和增音机设备,线路进站和远距供电设备等各种制度的选择和比较,都提出初步意见,以供讨论.一、应用目的和经济意义二、频率分配和变换程序的讨论三、传输质量和电平选择的讨论四、频率交叉法使用的讨论五、压缩扩展器使用的讨论六、调节电平设备的讨论七、振铃讯号方法的讨论八、终端机和增音机设备的讨论九、线路进站设备的讨论十、远距供电设备的讨论参考交资料  相似文献   
14.
张煦 《海峡科学》2012,(5):15-17,20
伴随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出行交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面对交通给城市带来的优与劣,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调查和分析居民日常出行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大量的数据收集基础上,研究以工作为目的的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以时间和花费作为影响因素,并利用Nlogit软件进行分析,建立选择模型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光纤通信的研究成功,是光子技术发展的一个开端,同时也标志着电子技术向光子技术的进化。我国著名学者、学部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煦的《电子技术向光子技术的进化》一文,详尽地阐述了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通信技术发展动向对兴办产业的影响TheDevelopmentofCommunicationTechnologyandItsInfluenceonChina’sCommunicationIndustry¥//张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8.
光伏发电是目前很具潜力的发电形式之一,但光照强度的波动和间歇特性使得对含光伏发电的系统进行准确可靠性评估较为困难。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PVS)元件失效模式及其对PVS输出功率的影响,建立了元件故障阶数考虑至三阶时PVS的可靠性模型;将光照资源的不确定性和PVS的元件随机停运相组合,得出PVS输出功率的概率模型。根据孤岛外配电网元件故障对孤岛负荷可靠性的影响,定义了修复域、隔离域和零域的概念及其分层思想,有效计及了断路器/熔断器拒动影响。通过算例探讨了光伏发电系统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能有效改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在通信技术前进过程中应该统一认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际上通信技术飞跃前进,不断革新的过程,推测现代通信走向21世纪的发展趋势,对六个应该统一认识的普通问题,略抒管见:一是有线对无线的问题,二是固定通信对移动通信的问题,三是公用通信网对专用通信网的问题,四是通信与集成片和计算机加强依赖的问题,五是通信与广播接近的结合的问题,六是综合业务对多媒体通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