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为了适应自硬冷芯盒制芯工艺的特殊要求,本文探索了KJN—1型树脂合成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影响合成树脂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原料克分子比、介质PH值、温度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合成方案.文中还简述了KJN—1型树脂的主要性能及其在铸造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2.
讨论了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光传送网的快速恢复问题 ,分析了保障 Qo S的意义和在恢复路由搜索中的关键技术。针对 WDM光传送网的特点 ,提出了多业务传输条件下恢复路由优化的设计思路 ,同时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搜索启发式算法解决了多约束多目标优化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级干线光网实例的计算以及与 Dijkstra算法的比较 ,验证了该算法能够在链路节点故障情况下为受损业务求取多个最优恢复路由的优势  相似文献   
23.
Introductio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optical networking technology represents the most promising solution for high-capacity transport applications[1]. The physical topology of a WDM optical network consists of optical nodes (i.e., optical c…  相似文献   
24.
由于在智能光网络中引入控制平面,网元管理需要同时支持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的接入。该文针对这种变化,参照Client-Server模型设计了将网络管理接口和连接控制接口整合在一起的网元管理服务器。据此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多接口、支持并发接入的智能光网络网元管理解决方案,并在中国第一个具有自动交换光网络功能的光网络实验床上得到了验证。其业务中断时间在保护模式下最短达到89ms,而在恢复模式下可达300ms以下。  相似文献   
25.
采用鉴频反馈电路控制外腔长,对长外腔单纵模半导体激光器进行主动稳频,获得线宽小于200kHz的稳定单频输出,在2h内频率漂移小于2MHz  相似文献   
26.
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波分复用(WDM)光网络中网络拓扑对同频串扰积累的影响。网络拓扑用两个参数描述:网络中节点数和网络连接度。在WDM光网络中,同频串扰由光交叉连接节点/光上下路节点(OXC/OADM)中非理想的光开关和复用器/解复用器引入,是使信号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网络规模,存在一个最佳的网络连接度可使同频串扰的积累最小,从而降低对光器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不锈钢衬底上制备了碲化铋(Bi2Te3)化合物热电薄膜,并利用XRD(X线衍射分析)、SEM(扫描电镜)和AFM(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首先通过循环伏安法分别对Bi3+和HTeO2+以及他们共存的HNO3溶液进行了测试,确定了Bi2Te3的电化学生长为互诱导二元共沉积过程.然后在-50 mV电位,20 rmA.cm-2电流密度进行电沉积得到Bi2Te3多晶薄膜,XRD分析显示薄膜沿着(110)晶向存在一定程度的择优取向生长.进一步改变沉积电流密度发现,提高沉积电流密度使薄膜晶粒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28.
针对EAMCT-G算法中个别簇头因成员过多使其能量过早耗尽的问题,基于负载均衡的思想,通过引入能量和距离的综合权值,对簇成员加入簇的选择策略加以改进,改善了个别簇头负载压力过大的情况.又通过引入双优化阈值,避免优化后新的负载不均衡情况出现,保证各簇头负载比较均衡,能量在各个簇间均匀分布,从而延长了整个网络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9.
采用铝诱导结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具有高度(111)择优取向的多晶硅薄膜.首先通过磁控溅射在玻璃衬底上先后沉积铝层和非晶硅层,然后在480℃下退火1h以完成铝诱导结晶.退火后硅层与铝层发生置换,形成了具有高度(111)择优取向以及良好结晶质量的多晶硅层.通过对Al2O3氧化膜结构变化及晶格匹配进行分析,阐明了铝诱导结晶过程中(111)择优取向的铝层间接促使多晶硅(111)择优取向成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0.
为解决层叠IP/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网络中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梳理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能邻居"概念的光通路物理跳距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节点对的单跳梳理概率信息评估光通路占用的波长资源量,优先选择可能的短距光通路承载LSP连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评估光通路的物理跳距,减少LSP连接平均占用的光层资源,显著降低请求阻塞率,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