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针对许多实际应用中需要同时编码压缩来自多种不同符号集的数据,提出一种采用混合进制的算术编码,提高编码效率的同时增强了算术编码的抗误码扩散能力.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并给出了实现过程.处理小波零树系数以及随机混合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明显优于单一进制的编码算法.  相似文献   
12.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脂为原料,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十八醇酯共聚物(SM-18E)和甲基丙烯酸十八脂——丙烯酰胺共聚物(MA-18A)。并对这两种聚合物对原油的降凝效果作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 2000ppm的情况下,原油的凝固点分别下降11.5C(SM-18E)和15.5(MA-18A)。  相似文献   
13.
张榕 《科技信息》2011,(15):193-193,233
数学课是技校学生学习的一门文化课。通过一年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学会审美,产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是使学生有了展现个性的天地,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更好的预测预报察哈素煤矿3号煤层的自然发火,在3号煤层采集五组煤样,在实验室进行了煤的氧化升温模拟试验,得出了不同温度下CO、C2H4及其他气体的产生规律,对不同温度范围内CO浓度随温度变化进行了拟合。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3号煤层自燃的标志性气体,同时根据察哈素煤矿井下实际,确定了3号煤层自燃分级预警的CO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非线性滤波问题中,一般对噪声有零均值的概率分布假设,但在实际工程中,这样的假设有时不成立,即存在一个固定的系统偏差。把该偏差当作系统待估计的参数,应用双卡尔曼滤波的基本思想,在估计状态量的同时估计出系统偏差,从而自适应地消除了其影响。以一个仅用测角信息的被动定位问题为例,经实验研究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显著改善收敛精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山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服务?提高医学信息获取、传输、共享与利用的效率,进而加以利用,尽量满足读的需求,提高医院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技能,实现专业图书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对淀粉物料微波膨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对淀粉物料微波加热效果,膨化过程及膨化产品的膨化率,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PI的添加及添加方式不影响微波的加热效果,但会影响物料的膨化效果。与对照样比较,含蛋白质的淀粉物料的微波加热过程有三个阶段,物料的膨化过程也有三个阶段,即加热段,膨化段和固化段。加入SPI会使产品膨化率变小,且若微波膨化前SPI已变性,则产品的膨化率比含等量未变性SPI物料的小,随着SPI含量的增加,膨化产品中的孔隙逐渐变小,孔壁变薄,膨化前未变性的SPI可使孔隙细密均匀,而变性的SPI则会使产品组织结构粗糙,且孔隙尺雨随其含量的变化比较大。随着SPI含量的增加,膨化产品的孔隙率增大,硬度变大,色泽加深。  相似文献   
19.
AW—1型色谱工作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AW—1型色谱工作站的硬件功能、安装和软件的设计特点.并举例说明了部分软件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隐身可谓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超能力.虽然掌握"来无影去无踪"的特异功能对我们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技术上我们早已找到了隐身的"基因密码".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射或者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从而被我们接收.而如果这些光线通过散射、反射或吸收等方式被改变,使得观察者看不到物体的存在,就能实现视觉上的隐身.有的国家通过使用特殊材料,已经研制出了隐身斗篷.这里的隐身是指对人眼或者目视观察时的隐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