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1篇 |
教育与普及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7篇 |
研究方法 | 11篇 |
综合类 | 2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öne CC de Ugarte Postigo A Fryer CL Page KL Gorosabel J Aloy MA Perley DA Kouveliotou C Janka HT Mimica P Racusin JL Krimm H Cummings J Oates SR Holland ST Siegel MH De Pasquale M Sonbas E Im M Park WK Kann DA Guziy S García LH Llorente A Bundy K Choi C Jeong H Korhonen H Kubànek P Lim J Moskvitin A Muñoz-Darias T Pak S Parrish I 《Nature》2011,480(7375):72-74
Long γ-ray bursts (GRBs) are the most dramatic examples of massive stellar death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upernovae. They release ultra-relativistic jets, which produce non-thermal emission through synchrotron radiation as they interact with the surrounding medium. Here we report observations of the unusual GRB 101225A. Its γ-ray emission was exceptionally long-lived and was followed by a bright X-ray transient with a hot thermal component and an unusual optical counterpart. During the first 10 days, the optical emission evolved as an expanding, cooling black body, after which an additional component, consistent with a faint supernova, emerged. We estimate its redshift to be z = 0.33 by fitting the spectral-energy distribution and light curve of the optical emission with a GRB-supernova template. Deep optical observations may have revealed a faint, unresolved host galaxy. Our proposed progenitor is a merger of a helium star with a neutron star that underwent a common envelope phase, expelling its hydrogen envelope. The resulting explosion created a GRB-like jet which became thermalized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dense, previously ejected material, thus creating the observed black body, until finally the emission from the supernova dominated.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is a minor body falling onto a neutron star in the Galaxy. 相似文献
82.
本文提出了当前我国超高压变电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详细的阐述了相关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根据笔者的从业经验,提出了超高压变电所自动化的设想与建议,希望能给同行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3.
为了比较人工湿地废水处理中的湿地植物的去污能力,从中筛选出适宜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并从邛海人工湿地采集5种植物,在相同浓度的生活废水中进行水培观察,对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从去污力、根系、管理难易、景观美化作用等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表明,大薸和菱角对总氮和总磷有较高的去除率,菖蒲对NH3-N、TN、TP的去除率表现最差,鸢尾、风车草、菖蒲对COD有明显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84.
基于超声波无损检测理论,建立了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的预测方法.以吴淞导堤表面混凝土质量检测为案例,比较分析了4 200个超声波法预测的和400个现场钻孔取芯实测的混凝土强度值.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实测值和预测值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概率峰值区间分别位于12~16MPa和9~15MPa,分布密度分别为28%和23.26%,强度分布区域均为3~25MPa,且均小于设计值,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85.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块统计特征的视频异常行为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训练集视频序列的光流场进行分块及预处理,而后提取光流块的统计特征,所提取的块统计特征同时包括了光流块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通过训练集得到的光流块统计特征训练出对应的正常行为的高斯混合模型(GMM).测试集通过同样的方式提取光流块统计特征,通过计算所提取统计特征以多大的概率属于GMM判定所检测光流块的异常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动物体一致性和部分遮挡问题,并提高了异常行为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6.
针对不同方式通勤出行者在出行时间上的差异性,从通勤出行方式对通勤出行时间的影响出发,将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和出行时间选择纳入同一模型系统,建立由离散选择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组成的离散 连续模型,对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及其相互影响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通勤出行方式对出行时间选择有显著影响,通勤者年龄、性别及其家庭成员结构、工作活动属性及通勤途中的非工作活动安排等都是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准确预测通勤出行选择行为及其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建立了利用水声声管进行静水压力下橡胶材料动态力学参数测量的方法.基于含均匀圆柱空腔结构中弹性波传播的等效复波数近似解和水声声管中等效复波数的测量、求解方法,通过制作均匀实心结构和含均匀圆柱空腔结构两种试样,分别获取其纵波波数和等效复波数,联合求解反演出橡胶材料的动态力学参数.对某橡胶材料常压和静压下的动态力学参数进行测试,总结出静水压力对橡胶材料动态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对测试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对比静水压力下某声学覆盖层的吸声系数测试结果和采用实测橡胶材料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倾转旋翼飞行器无模型自适应姿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余弦加权分配法克服了控制操纵冗余问题,采用内/外回路控制结构解决了通道间耦合问题,实现了不同飞行模式下飞行控制系统统一建模。针对无人倾转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难于准确建立问题,引入伪梯度向量和伪阶数,应用无模型自适应飞行控制策略,使飞行控制系统对存在动力学特性非线性、时变性和未建模部分的被控对象具有更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仿真验证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优于比例〖CD*2〗积分〖CD*2〗微分控制器,给出了倾转旋翼飞行器由直升机模式到过渡模式再到飞机模式的全过程仿真,验证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能够应用于倾转旋翼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为无人倾转旋翼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套新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便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89.
辽中凹陷锦州区块东营组发育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远岸水下扇和近岸水下扇等重力流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体系分析,探讨了各类水下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发育模式,分析认为:物源系统、坡折类型和湖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决定着沉积体的基本特征,包括类型、层序位置、发育部位和规模大小等。进一步研究表明,各类重力流沉积内部构成差异明显,坡折类型及组合样式对其控制作用明显,表现为:坡折组合的规模和复杂状况决定了砂体平面展布的分异状况;坡折带的类型和坡度决定着沟道体系的发育情况;坡折下方微地貌构建的次级坡折带控制着砂体的分配,尤其是优质砂体的富集位置。沟道化是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的一大特色,探讨了其有别于经典海相重力流相模式的原因。对岩性圈闭的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比较了18MnHP冷轧板的原始坯料及在系列退火温度下的铁素体晶粒度。对其晶粒超细进引了分析研究,考虑了冷形变量、退火工艺和原始晶粒对成品材晶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坯厚度所决定的冷轧变形量是主要因素。并就钢板出现10级超细晶未对制瓶冲压产生不利影响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