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在MU-MIMO通信系统中,允许多个用户在相同的频率和时隙上进行通信,可以有效增大系统吞吐量、提高系统性能,如何设计高效的预编码方案和用户调度方案以减少用户间的干扰是MU-MIMO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利用最小均方误差方法的改进信道矩阵来有效减少估计信道误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漏噪比(SLNR)的MU-MIMO系统预编码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的贪婪用户调度算法复杂度过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SLNR准则的低复杂度的用户调度方案。通过仿真分析,提出的预编码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误码率,用户调度方案有效降低了算法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62.
黔西县水西洞主要呈NE-NEE向发育于下三叠统茅草铺组(T_1m)可溶岩层内,由五条主洞及三个洞厅组成,实测长度为10557. 13 m,最低点高程762. 12 m,最高点高程920 m,高差达157. 88 m。洞道形态呈拱形、梯形、三角形等,洞穴次生碳酸钙沉积物充分发育,不同类型的沉积物通常相伴生,部分洞段分布较密集,规模体量较大,多沿层理、节理发育,造型较美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美学价值。冲积物主要为粘土及粉砂。水西洞形成经历了深潜期、渗流期及半悬托期三个阶段,是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的反映,洞内广泛分布的石笋是了解古气候演变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3.
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区水体流速减慢,导致大量泥沙淤积,为揭示其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分布特征,分别在干、支流设置8个和9个监测断面获取沉积物柱状样,以2cm为间隔,在室内进行了粒度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干流总有机碳(TOC)含量最大值出现在磨刀溪断面,最小值出现在云阳断面,分别为1.05%、0.72%,总体上,干流总有机碳(TOC)含量沿程波动较大,无明显变化规律,说明沿程水动力条件复杂;支流从上游到河口处,总有机碳(TOC)含量基本呈现递减的趋势.在垂向上,不同区域总有机碳(TOC)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此外,干流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与黏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另外,支流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与细粉砂含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由于激光粒度仪测试沉积物的结果通常是细粒组分偏粗,所以三峡水库沉积物中TOC含量受粒径较小的物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4.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取向性聚己内酯微纳纤维,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考察电极距离、溶液喷射速度、电压、针头型号、接收距离和溶液体积对取向性聚己内酯微纳纤维性能的影响。将质量分数为10%的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溶液注入2 mL的注射器,设置静电纺丝机电极距离分别为1,2,3,4,5 cm,喷射速度分别为0.053,0.088,0.106 mL/h,电压分别为18.8,20.8,22.6 kV,针头型号分别为19,21,25,接收距离分别为15,19,21 cm,体积分别为0.3,0.5 mL,制备不同取向分布的PCL纤维。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纤维形貌,并进一步采用接触角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稳定性评价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下可以得到不同取向性的PCL纤维分布;当电极距离为4 cm、溶液体积为0.3 mL、电压为18.8kV、喷射速度为0.088 mL/h、接收距离为15 cm、针头型号为19时,静电纺PCL微纳纤维取向性最佳,且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力学拉伸性能以及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5.
本文用一个极简单的方法给出了方程x 2+2=3 n的解法.  相似文献   
66.
通过工程实践对高强砼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作了较详尽的叙述,重点论述了工艺过程对配制高强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68.
研究了解非线性方程组的牛顿-SOR迭代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求出了理论上的最佳松弛因子,并给出了一个近似寻求最佳松弛因子的方法。数值例子结果表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温度裂缝的防治以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70.
本文应用矩阵法设计计算轴类零件,编制了一套计算机程序,并以游梁式抽油机减速器曲柄轴的设计计算为实例。由于应用了矩阵法,引用了各种系数的解析式,对于具有多种载荷方案,任选的多个截面,可同时算出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还能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轴的受力图、弯矩图和扭矩图,并打印输出,从而可确定轴的合理截面尺寸,初步实现转轴类零件的C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