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研究了把多媒体技术引进监控领域从而改善现有的报警形式.提出了多媒体声频监控系统的结构,并在运用小波分析等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基础上,达到了对声音(特别是周期性声音)的变化进行同步声频报警的监控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用红外谱图和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煤矸石热处理及胶凝化过程中S i和A l的配位变化。研究表明,在煤矸石热活化和水泥制备过程中六配位的铝逐渐转变为四配位的铝。活化煤矸石胶凝化过程中,六配位的铝也逐渐转变为四配位铝,形成铝硅酸盐。水泥胶凝过程中,四配位铝逐渐转变为六配位的铝。通过热活化手段增加煤矸石中四配位铝含量可以提高煤矸石胶凝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某游泳馆水质进行了动态变化研究,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尿素、游离性余氯、浑浊度、pH值、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备项指标的全年监测平均值为尿素1.18mg/L,游离性余氯0.387mg/L,浑浊度2度,pH值7.33.细菌总数163个/mL,大肠菌群1个/L。该游泳池水质良好,适宜游泳。  相似文献   
14.
3-氨基吡咯烷及其衍生物2-乙酰氨基吡咯烷是一类新型医药中间体,是合成新一代抗感染药物托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的必备原料。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根据国内原材料状况和国内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选择了一条较为经济合理的合成路线。以丙烯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 8步反应合成出了 3-氨基吡咯烷及其衍生物。该产品小试和中试收率均在39%-42%之间。中试产品经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测试,达到了技术要求。同时在国内有关厂家试用表明该产品与进口试剂无明显差异,可直接应用于相关药物的合成。3-氨基吡咯烷及其衍生物@可铁  相似文献   
15.
信息博览     
紧凑型玉米及 高产配套技术推广 “九五” 期间,我省积极推广实施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紧凑型玉米及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以推广“一换(更换良种)、二增(增加密度和肥料)、三改(改单施氮肥为氮磷配方施肥、改氮肥‘一炮轰’为2-3次施、改收获期过早为籽粒乳线消失及时收获)”、四化(种子良种化、包衣化、种植规模化、田间管理指标化)技术为中心,采取技物结合、技术承包、高产示范等措施,在豫北玉米高产区重点推广了豫玉 18、23、27、掖单 19、22、登海1号等玉米中杂交种新组合;豫东、豫南等玉米…  相似文献   
16.
<正>铁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专业众多、交叉施工等特点,同时还受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运输,以及其他许多工程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施工过程中相互交织在一起,对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保证工程质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在此过程起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加强的作用。要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必须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了太钢2号连铸机工程大型预埋铁件的施工,通过采用防变形钢固定架,螺旋千斤顶精调整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精度与质量要求,此施工方法可在大型铁件施工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 由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与巩县联营实验厂等单位联合研制的“高性能、超低、无水泥耐火浇注料于1990年9月通过冶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研究在已完成低水泥、超低水泥刚玉质耐火浇注料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制成低水泥、超低水泥和无水泥系列高性能耐火浇注料,其中包括刚玉质、高铝质、粘土质、Al_2+O_3-Cr_2O_3质、Al_2O_3-Cr_2O_3-ZrO_2质、Al_2O_3-SiC-C质等。同时对高性能耐火浇注料的制备工艺原理、尤其是微粉在浇注料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低水泥、超低水泥和无水泥耐火浇注料的凝结与硬化机理。所研制成的浇注料的理化指标已达到80年代末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取向性聚己内酯微纳纤维,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考察电极距离、溶液喷射速度、电压、针头型号、接收距离和溶液体积对取向性聚己内酯微纳纤维性能的影响。将质量分数为10%的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溶液注入2 mL的注射器,设置静电纺丝机电极距离分别为1,2,3,4,5 cm,喷射速度分别为0.053,0.088,0.106 mL/h,电压分别为18.8,20.8,22.6 kV,针头型号分别为19,21,25,接收距离分别为15,19,21 cm,体积分别为0.3,0.5 mL,制备不同取向分布的PCL纤维。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纤维形貌,并进一步采用接触角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稳定性评价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下可以得到不同取向性的PCL纤维分布;当电极距离为4 cm、溶液体积为0.3 mL、电压为18.8kV、喷射速度为0.088 mL/h、接收距离为15 cm、针头型号为19时,静电纺PCL微纳纤维取向性最佳,且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力学拉伸性能以及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