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2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江苏省旅游局发布的相关数据,利用Arc GIS平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使用优越度指数、最近邻指数、交通连接度相关指数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在主城区分布较密,且资源等级较高;2)旅游资源间的交通网络连接度处于中下水平,交通回路性较差,通达度不高,且呈现"中心高,四周低"和"东西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异规律;3)南京市旅游资源可以从优化交通连接网络,确定旅游核心,明朗景区层级,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深度发展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构建集聚分区等方面进行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22.
根据在海南岛东寨港地区获得的248cm长的岩芯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和AMS14C测试结果,辨识出1605年历史地震事件的沉积学证据.岩芯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反映了从陆相沉积向海相沉积的转变,对海南岛东寨港地震陷落事件有明显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23.
云南洱海盆地早期人类活动的花粉证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云南洱海钻孔沉积物花粉提供了流域人类活动的证据. 精确的AMS 14C年代序列的建立使得花粉结果与考古、史料记载可以比较. 早期人类毁林开始于约5500 aBP(14C), 以流域垂直植被带谱的退化和次生松林的形成为标志. 人类活动最初表现为对森林植被的选择性砍伐. 毁林导致了流域地表径流的增加和侵蚀作用的加强. 牧草、作物等草本花粉的出现和增加反映早期畜牧业和原始农业耕作的存 在. 有限的人类活动和适宜的气候使得次生松林得以迅速繁荣, 土壤侵蚀也随之降低. 花粉浓度显示的严重的毁林时期出现在2160 aBP(14C)后, 与历史资料记录的人口快速膨胀、第1个县制建立的开始时间相一致. 农业的发展使得耕作土壤侵蚀不断加强, 入湖细颗粒物质和营养物质增多. 人类严重毁林引起的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更突出. 花粉揭示的人类活动开始时间早于研究区最老的考古年代约1500年(14C).  相似文献   
24.
本文扼要综述了影响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因素,小冰期的气候变化是气候系统系统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幅度与周期可为未来百年尺度的气候预测提供参考。未来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深入研究了小冰期气候变化中的跃变、不同区域间气候变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分析其形成的机理,可以为未来气候的变化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我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并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富营养化.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6.
27.
全新世中期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与西南季风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对全新世东亚季风时空变迁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1,2].为研究全新世中国西南地区的环境演化和季风变迁,1996年7月在云南洱海湖心用重力采样器采得310cm的连续湖泊沉积岩芯,按2cm间隔采样,对样品进行了沉积年代、有机碳同位素、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岩芯98~102,146~148和198~202cm的14C年代分别为(4473±40)、(5825±85)和(7754±45)a,用137Cs法对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显示:137Cs的蓄积量在1cm以下已经消失,现代沉积速率约0.3mm/a,与14C测年结果大体一致.210cm以上岩芯代表8.1ka来的湖泊沉积,本文首次报道8.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