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8月25日,在与脑癌抗争一年后,美国共和党大老级人物、资深国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去世。麦凯恩是美国有名的越战英雄,他的离世成为美国建制派怀念两党共治和谐时代并表达对特朗普总统不满情绪的重要时机。叛逆的世家子弟麦凯恩出身海军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四星上将。1994年美国政府曾将一艘宙斯盾级导弹驱逐舰命名为约翰·S.麦凯恩号,以对麦凯恩家族表达敬意。年少时的麦凯恩桀  相似文献   
22.
张志新 《科技信息》2007,(2):119-120
翻译是个程序化的思维活动过程。熟练地掌握相应的语法结构知识,可以指导我们在这个程序中,顺利地解构原语,洞悉其语义分布层次,捋出原语“句骨”及其拓展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的语的语法习惯,重构语义布局,初步构建出转换后的目的语的句坯,进而顺畅地完成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23.
美国新的登月计划已经不动声色地与中国的“嫦娥计划”形成“竞争”关系,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的分析认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以及在“登月竞赛”中崭露头角,都是促使NASA实施这项计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8月29日,飓风“卡特里娜”登陆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地区,所到之处暴雨、洪水成灾,墨西哥湾沿岸的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等州均遭受重创。其中,墨西哥湾良港新奥尔良受灾最为严重,全城80%都被水淹没,死亡成千上万,昔日的花园城市沦为一片泽国。不仅如此,人祸与天灾并行。飓风过后的新奥尔良一度陷于无政府状态,抢劫、纵火、强奸事件频发,甚至出现了暴徒枪击运送救援物资的国民警卫队直升机的场面。如今,飓风已经远去,灾民也已得到安置,但排干积留在城内的洪水还需要数月的时间,重建家园更需要数年。再建的“新”奥尔良城还能恢复它浪漫闲散的气质吗?——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25.
基于证据理论的集成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Dempster Shafer证据理论为基础,给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基本概率分配构造方法和诊断决策规则,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初步诊断和证据理论融合决策诊断相结合的集成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功能模型。并以变速箱轴承故障诊断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结果表明,经过多故障特征信息,诊断结论的可信度明显提高,不确定性明显减小,充分显示了该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1月3日艾奥瓦州的初选,使名不见经传的前阿肯色州州长、共和党人迈克尔·赫卡比一夜成名。此前,这名发誓要“用基督教拯救美国”的前浸礼会派基督教牧师虽深受基层宗教保守派人士的青睐,却不被共和党主流看好。赫卡比的异军突起是基督教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复兴?抑或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27.
2007年2月13日,在前马萨诸塞州州长米特·罗姆尼决定参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他一定仔细考虑过自己的摩门教徒身份对竞选的影响。事实上,早在160多年前,摩门教的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就曾参选总统,不过他最终作为“异教徒”死在暴徒的手下。虽自称是基督教的一支,摩门教在美国始终承受着无形的压力和歧视。罗姆尼的参选无疑将是对美国政治发展的一次考验,  相似文献   
28.
29.
3月5日,在俄亥俄、得克萨斯等州举行预选的“次级星期二”中大获全胜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累计取得1260张党代表票。超过获得共和党提名所需的1191票,获得本党提名。麦凯恩在党内的主要对手迈克尔·赫卡比宣布退出竞选,转而支持麦凯恩。至此。可以说麦凯恩进军白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他若想成功当选美国总统,至少还要过三关。  相似文献   
30.
所谓“中国威胁”(Chinathreat),在美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所谓“中国威胁论”,则是在冷战结束、中国成为美国国内保守派眼中的“战略竞争者”后才正式出炉。后冷战时代,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先后经历五次高潮,虽然每次内容各有差异,但对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显而易见。“中国威胁”的雏形所谓“中国威胁”,最初主要是美国社会对华人的“不信任”和“恐惧”。19世纪中叶,大批华工和移民来到美国。由于踏实能干、工资要求低,华人受到雇主的欢迎,但却对当地人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此外,由于语言、生活习俗等差异也使双方误解不断,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