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纯化学试剂配料 ,研究ZnO及ZnO与CaF2 复合对C3S和C4A3S矿物形成及共存的影响。结果表明 ,一定量的ZnO可改善配合料的易烧性 ,促进C3S及C4A3S矿物的形成 ,有利于其在熟料中的共存 ;当同时添加ZnO与CaF2时 ,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2.
缺口试件常用于研究韧性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损伤断裂行为。本文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不含缺口试件与含缺口Q345钢板条试件在单轴拉伸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基于无缺口试件拉伸试验得到的本构关系模拟得到的双边缺口试件拉伸载荷—标距段位移曲线明显高于试验曲线。通过对缺口试件几何特性和应力状态分析,提出了适合双边缺口试件拉伸模拟的本构关系修正公式。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该修正公式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双边缺口试件拉伸时的屈服和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3.
针对某轻型军用轮式越野车辆的减振需求,设计磁流变减振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代替原被动减振器。以平板模型推导MRD阻尼力模型,讨论了结构参数对阻尼力和可调系数的影响。针对结构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MOGA)对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磁场分析进行验证。对MRD进行性能试验;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建立的MRD多项式模型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可调阻尼力与可调系数间呈反比关系,利用MOGA可有效优化MRD结构参数,试验结果与设计值基本吻合,所建立的MRD模型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4.
定义因降雨作用,坡体在降雨结束之后出现最不稳定状态(或滑坡)的现象为迟滞现象。根据雨水在土体中的入渗规律,给出2类降雨作用边坡的雨水入渗模型,以说明降雨触发边坡失稳迟滞现象的发生机理。定义临界时间概念。基于渗流-坡体稳定性耦合分析方法,采用数值分析手段研究迟滞现象与坡体土质参数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迟滞现象与土体的渗透参数和强度参数均有关联;当渗透系数ks大于1×10~(-4) m/s,且进气排水能力较强时,土质坡体倾向于在降雨过程中失稳,当ks在1×10~(-7)~1×10~(-6) m/s范围内取值时,坡体的临界时间通常在降雨结束后取得;当土体强度参数一定时,随土体渗透能力增强,坡体的临界时间呈现出不断减小并最终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当土体渗透性一定时,随着土体强度参数增大,坡体的临界时间呈现出不断增大并最终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土体渗透性对迟滞现象的产生有主导作用,在满足渗透性条件下,土体强度参数对迟滞现象产生的影响在土体强度较低时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5.
为了进一步提升析出强化铝合金的强度,采用表面超声滚压和低温时效工艺制备一种多级梯度结构材料,并用SEM/TEM表征分析表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晶粒和析出相均呈现梯度分布。此外,对梯度层的析出相分析发现晶内析出相和晶界析出相种类存在区别,并且伴随着距表面深度的增加,晶界析出相和晶内析出相的数量密度都呈现降低趋势。与时效后粗晶试样相比,多级梯度结构试样的强度得到提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从480 MPa和622 MPa提升到562 MPa和692 MPa)并保持良好的塑性。通过定量计算,发现多级梯度结构试样的强化增量主要源于晶界强化、沉淀强化、位错强化和协同强化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6.
建立Walker—256腹水型肿瘤大鼠模型,娜仁满都拉—11灌胃。10 d后采集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PBMC),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用RT-PCR法检测GATA—3、T—be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蒙药灌胃组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生存质量明显改善,GATA—3表达降低,T—bet表达增高(P<0.05),提示蒙药娜仁满都拉—11能通过增强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降低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发挥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7.
以锦鲤为仿生对象,研究躯干和尾鳍的摆动推进特性。根据鱼体形态特征建立仿生鱼几何模型,并根据鱼体躯干和尾鳍的摆动姿态,分别建立不同的运动学模型,进而采用动网格技术并编写控制鱼体的UDF程序,对仿生鱼在被两种控制方程的驱动下的运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的运动频率、摆动幅度、来流速度对仿生鱼游动速度、加速度、位移及其压力分布的影响,揭示两种控制方程下仿生鱼摆动的推进性能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控制方程的驱动下,无论运动频率怎样变化,仿生鱼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相同,相同周期内游动距离相近;当摆动幅度为30°时,仿生鱼达到稳态时间最短,且波动相对较小,是最佳幅度;来流速度低于0.1时,可以在流场中稳定游动。且该模型在稳定游动状态下,高压低压分布在尾鳍两端,推动鱼体前进,与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8.
以锦鲤为生物原型,开展了鱼形仿生柔性翼结构设计及优化研究。通过循环水池实验,表征出锦鲤游动姿态;基于折纸结构,建立鱼形仿生柔性翼结构模型,研究其驱动载荷和振动幅值的特性。设计正交试验,分析鱼形仿生柔性翼结构设计的主要几何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周期性运动对其性能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外板厚度、结构内板厚度和隔板角度对驱动载荷和振动幅值的影响依次增大。仿生柔性翼外/内板厚度、隔板角度依次为0.7mm/0.3mm、75°,其摆动姿态和实际锦鲤摆动姿态的最大偏差是8.13%。且该结构的极限屈服幅度远大于试验的最大屈服幅度,回弹性能好。  相似文献   
159.
海洋石油采油平台使用许多大型电动机,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装置规模的扩大,单机功率越来越大,因此大电动机的起动问题也就成为平台电站安全供电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对多种起动方式进行比较,然后提出通过PROFIBUS--DP总线、PLC与多台变频器通信,由变频器起动大电机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0.
超灵敏的感官是许多动物在大自然中能够生存的利器,例如鹰的视觉、蝙蝠的听觉、熊的嗅觉等.人类不但拥有视觉、听觉、嗅觉感知能力,还拥有高度发达的触觉.早有研究表明,人类皮肤能够感知振幅小至10 nm的振动刺激[1].之后又有科学家发现,人类触觉感知的极限还不止于此.Car-penter等人[2]在近原子级光滑硅片表面上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