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西周制礼作乐起,乐教便与礼教一体,共同组成古老华夏文明的制度核心,但当时的人们还未将音乐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来讨论其价值,而是从整个社会发展需要来界定其地位。因此,音乐很早便成为先贤们哲学思想的具体分析对象。东周礼坏乐崩后,孔子通过“释礼归仁”,提出“无声之乐”概念,将人的内在情感志向视为音乐的本原,突出乐教的终极意图——使百姓获得平和安乐之情感,并认为只要能实现,便可脱离音乐形式。老子及后世道家则提出“大音希声”观念,将道视为音乐等所有形下物质的本体,认为形下世界的有形音乐皆不能妥善表现此抽象本质,故需要超越之而直探本体。这两种用字相似但内涵极不相同的音乐哲学概念,恰好可作为把握两家哲学思想的入门之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