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药艾叶治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出艾叶的有效成分,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查找与黑色素瘤相关的靶点.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与FOS、HIF1A、IL-6、JUN、MAPK1、RELA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皮肤黑素瘤A37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艾叶可能主要是通过其活性成分槲皮素实现其抗黑色素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张小鸋 《甘肃科技》2010,26(24):1-2,8
藏药作为甘肃省特色药业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分析了制约甘肃省藏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甘肃藏药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3.
人体循环系统可以构想成为两棵连接许多大小枝干的“树”。心脏的左心室把血液泵入主动脉,逐渐流经直径渐缩、数量渐多的分叉血管,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内及其周围,发生着维持生命的质量转换过程。毛细血管引流用过的血液通过许多静脉传送给腔静脉干,流入心脏的右心室。这一循环回路包括肺,肺里的毛细血管是血液再充氧的地方。人体循环系统的血管内径大的约为3厘米,小的不到5微米。内径小于500微米的血管通常叫做微循环血管。血液循环压降几乎有80%是由微循环造成的。血液循环是一个热-质转换系统,其工作流体是血液,即血浆的血球悬浮液(血球占体积的50%)。血浆是一种水合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含有各种各样分子重量从44,000至1,000,000不等的高分子,这些高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白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血球体积约92%由红细胞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向人体组织提供氧气,排泄由氧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血球中的其他元素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凝血者)。在人体血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为600:1,与血小板之比为20:1。因此,血液的流动特性受红细胞支配是不足为奇的。  相似文献   
44.
石路之謎     
在南美洲秘魯,飞行的航空人員曾不止一次地在荒瘠的沙漠地区上空观察到几条作扇状散开的白色长带。科学家得悉了这一奇聞,就专門組織了一个考察队前往研究。經过实地調查后证明;在沙漠里确实有几条白色圓石鋪設的长达几公里的又直又寬的石路。建設这項巨大规模的工程有什么目的?它是由誰建造的?这是个难解之謎。  相似文献   
45.
大气中碳酸盐的碳同位素分析及其来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了Kiel碳酸盐装置Ⅲ和MAT 252气体质谱仪联机测量大气中微量碳酸盐样品碳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方法, 并应用这一方法对2002年3~4月在西安采集的正常和沙尘暴大气样品中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基于我国西北沙漠-黄土-古土壤体系中碳酸盐δ13C的演化原理, 对比两种不同天气下碳酸盐的δ13C值可以推知其来源和成因特征, 即沙尘暴大气碳酸盐δ13C约为-1.4‰~-4.2‰, 主要与粉尘源区风成砂物质有关; 而正常天气下碳酸盐δ13C约为-7.5‰~-9.3‰, 主要与局地表土细粒子释放有关. 对3月20日在西安采集的沙尘暴样品与源区沙漠物质以及下风区气溶胶样品的碳酸盐稳定碳同位素的对比分析表明, 大气碳酸盐δ13C在长距离输送中变化不明显, 因此它是一个比碳酸盐含量更好的指示来源物质的指标, 可为确定沙尘暴源区提供一个新的示踪工具.  相似文献   
46.
青藏高原是否是一个重要的粉尘源区, 它关系到对青藏高原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粉尘堆积、来源、环境效应认识和青藏高原隆升及全球海-陆-气相互耦合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 2003年3月3~5日拉萨地区强扬沙天气过程的大气动力学和遥感影像跟踪分析, 表明高原具备沙尘暴发生的所有条件, 并有强大的上升运动将不同粒径的粉尘扬升到不同的高度, 使粗粒粉尘在高原东部就近堆积成粗黄土, 而较细的粉尘则被西风急流携带漂移并沉降到远东地区. 高原40年来沙尘暴时空分布表明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冬季和初春, 有较高的发生频率, 从冬到春由南向北移动并与西风急流的位置密切相关. 同中国大陆其他12个沙尘区相比, 高原因较高的沙尘暴发生频率, 特别是粉尘极易扬升到西风急流区, 成为远程传输中主要的粉尘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47.
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海马表面形态学特征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海马表面形态学来研究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海马表面的萎缩形态特征.首先,对57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在基线和第12个月两个时间点的结构磁共振影像进行预处理,分割出海马体.接着,计算海马表面两个时间点的贝尔特拉米指标.最后,用独立成分分析提取海马表面贝尔特拉米指标的局部特征.实现了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海马表面的形态学特征提取,并用于分类.贝尔特拉米指标的可视化结果表明,贝尔特拉米指标能够检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海马表面的萎缩.  相似文献   
48.
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政府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 包括社会-经济数据、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消耗数据等,同时采用一些新的、中国特有的排放因子, 计算了中国大陆2007 年高时空分辨率的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 计算的年排放量分别是: PM2.5 1321.2 万吨, BC 139.9 万吨, OC 294.6 万吨,SO2 3158.4 万吨, NOx 2324.8 万吨, NH3 1601.7.0 万吨, CO 16485.6 万吨, VOCs 3546.4 万吨. 计算出的全国和各地区的排放量采用0.5°×0.5°的网格来图示, 表明沿海地区及部分中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部分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及居民采暖、农业秸秆的露天焚烧的季节性等所致. 分析对比表明, 本文计算的排放结果与其他清单基本相当, 但在不同污染物分类别的排放量上则不尽相同; 估算误差相对以往清单小.  相似文献   
49.
利用佛尔頓的变分函数,計算了激子——晶格互作用对激子的能级和有效貭量的影响,在有限温度下,除了圍繞激子的虛声子外,还存在实声子(晶格的热振动)激子与声子的作用使激子的能级降低,有效貭量增加,且二者都与温度有关。在絕对零度下,結果与利用古拉列的变分函数得到的結果一致。  相似文献   
50.
平坦沙地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及其物理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风温廓线法测定了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以跃移传感器(saltiphone)记录的瞬时最小跃移通量观测瞬时起动摩阻风速.观测数据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着大气稳定度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变化,近中性层结下其平均值在(1.2—4.5)×10-5m之间,不稳定层结的平均值在(0.5—1.1)×10-4m之间,稳定层结的平均值在3×10-6—2×10-5m之间,不稳定层结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高,稳定层结的低,近中性层结介于两者之间;3种大气稳定度下跃移过程的平均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高于无跃移过程,近中性层结无跃移过程的平均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在1—3×10-5m之间;野外测定的每日平均起动摩阻风速在0.19—0.26m·s-1之间变化.观测与模拟结果表明近中性层结地表无跃移过程下测定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对起动摩阻风速是有效的,而非中性层结下测定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对起动摩阻风速对起动摩阻风速的作用不显著,这能够从物理机制上得到说明.大气稳定度虽然对起动摩阻风速影响不大,但是否影响到风蚀强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