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河南栾川中鱼库硫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矽卡岩型硫锌多金属矿床,为进一步探讨其成矿机制,本文以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观察、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矿床成矿阶段可细分为早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该矿床矽卡岩为交代成因的钙矽卡岩,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为主,辉石以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为主,帘石主要为绿帘石,角闪石为钙角闪石,绿泥石为铁镁绿泥石。石榴子石、辉石端元组分特征显示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酸性到碱性、从还原到氧化的转变。随着流体演变,从退化蚀变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成岩成矿环境逐渐从氧化环境过渡到还原环境。石英-硫化物阶段是成矿主阶段,在此阶段金属硫化物大量富集和沉淀。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吐谷鲁、安集海构造剖面平衡地质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谷鲁构造、安集海构造分别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排背斜带与第三排背斜带上 ,TGN- 961 5地震测线与 AGH- 1 5地震测线由南向北分别横穿吐谷鲁构造、安集海构造。通过对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 ,运用平衡地质剖面的恢复法 ,对 TGN- 961 5地震测线与 AGH- 1 5地震测线变形剖面进行了平衡检验 ,其结果都在误差范围内 ,表明解释方案是合理的。通过变形剖面与复原剖面的对比 ,得出剖面缩短率分别为 1 8.3%与 7.0 3%。  相似文献   
13.
河南栾川矿集区燕山期成矿小岩株与不成矿岩基在岩石学特征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含矿的早白垩世早期南泥湖、上房沟岩株和不含矿的早白垩世晚期老君山岩基为例,通过研究其黑云母特征,综合探讨岩体成岩环境和成矿条件。研究表明,南泥湖和上房沟岩体结晶压力为38~115MPa,结晶深度为1.4~4.4km;3个岩体物源较深且相近,成岩背景与区域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南泥湖、上房沟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老君山岩体属于具有I型特征的S型花岗岩;南泥湖、上房沟岩体结晶温度为950~1 016℃,氧逸度为10-11.3~10-10 Pa,有利于成矿;老君山岩体结晶温度为870~940℃,氧逸度为10-12.4~10-11.5 Pa,不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南段铜多金属矿成矿时空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成矿时空结构是将成矿的构造体系、流体系统及矿床定位结合,从时间演化的角度来考察矿床(体)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储控矿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构关系.对大兴安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构造演化规律、铜多金属成矿带-锡铅锌铜矿带-铅锌铜矿带的空间展布格局、由燕山早期向中晚期演化的成矿时序结构、二叠系基底岩系和燕山期岩浆岩组成的"二元物质结构"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这四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大兴安岭南段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15.
滇西锡矿带地质特征与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滇西锡矿带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区域地质演化、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物质来源与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的研究,综合探讨滇西锡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与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并浅析其找矿前景。结果表明滇西主要锡矿床类型为云英岩型、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花岗岩体与锡矿关系最为密切;含锡岩浆岩主要是富硅、富碱、基性组分低及高分异的深层重熔型花岗岩;同位素年龄资料显示,锡矿床主要形成于110~50Ma B.P.,与中—新特提斯封闭碰撞时期吻合。结合三江多岛弧盆-碰撞造山构造演化分析,认为滇西地区锡矿床及成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陆-陆碰撞体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内蒙古林西地区早中生代岩浆岩产出的构造背景尚有争议。作者选择林西地区早三叠世新林镇花岗闪长岩和晚三叠世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岩石成因和成岩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表明:新林镇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黑云母,总体均显示富铁(TFeO质量分数为22.81%~36.65%)、贫镁(MgO质量分数为2.44%~10.56%)的特征。新林镇花岗闪长岩成岩温度为785~805℃,压力为5.39~8.88MPa,lgfO_2为-13.2~-13.8,属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岩浆物质以壳源为主,兼具幔源特征,形成于早三叠世碰撞造山阶段。四力本黑云母花岗岩成岩温度为690~710℃,lgfO_2为-16.3~-17.1,为非造山带碱性花岗岩;花岗岩的物源以壳源为主,形成于晚三叠世造山期后的演化阶段。早三叠世林西地区处于强烈的接触碰撞阶段,在晚三叠世则进入造山期后的伸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绝大多数断裂,尤其是控矿断裂均具明显的多期活动特征。擦痕是从事断裂多期活动特征研究中较直观、实用的标志之一。文章对断裂带内擦痕发育的复杂性、多变性特征与原因,以及多期活动控矿断裂的擦痕发育特征判析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该文首次报道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的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并对其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及动力学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疆西南天山的萨瓦亚尔顿金矿床 ,赋存于中 -上石炭统浊积岩系地层中。矿化受构造破碎带控制 ,以含矿的石英细 (网 )脉和含矿的石英 -碳酸盐细 (网 )脉形式产出。矿体呈似层状和透镜状 ,矿石的矿物组成和矿石类型复杂 ,矿石中金与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等硫化物密切共生 ,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成矿具多阶段性。据发现的生物化石和铷 -锶同位素 ,控矿地层时代为中—上石炭统。铅和硫同位素组成表明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较老的地层和岩石 ;硅同位素组成显示 ,硅质由地层和岩石提供 ;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 ,成矿作用乃通过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渗入深部 ,经加热循环并溶滤围岩中的矿质 ,随后迁移到减压空间和有利岩性层中而成矿。钾 -氩法测定表明 ,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中—晚期。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的众多特征与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金矿床的特征极具可比性 ,是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穆龙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应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伊犁盆地 5 1 2铀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认为伊犁盆地 5 1 2铀矿床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主要为高等生物 ,个别样品为混合物源输入。同时 ,结合地质和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判断该地区为淡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