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向阳 《山西科技》2013,28(2):11-13
详细阐述了新建铁路安全评估实施之前、之中、之后应做的工作,指出各铁路局必须站在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高度,搞好新建铁路安全评估工作,使新建铁路在开通安全运营后能为国民经济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42.
运用密度矩阵方程理论,研究了Λ型四能级与多模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的性质。数值模拟表明,在适当的参数取值下,系统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可以同时为负值,因此可以在此系统中实现左手效应。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相干场的拉比频率强度,实现左手效应的区域作相应的变化,并研究了在实现左手效应区间内折射率的性质。  相似文献   
43.
基于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场大范围围岩系统能量控制下的演化机制,旨在为煤矿动力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根据采场围岩的变形破坏分布特征和能量在采场围岩中的赋存状态及活动特征,将支承压力范围内围岩分为能量耗散释放区、能量激活敏感区和能量稳定存储区,进一步分析了围岩应力分布与能量分布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对能量区划特征和系统能量构成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不同能量区发生变形破坏失稳的能量条件,指出能量激活敏感区是防治煤岩体动力灾害的重点区域,为了避免煤岩体在采动或外部扰动影响下发生动力灾害,应采取措施在静态变形的情况下扩大能量释放耗散区区域面积,减小能量激活敏感区区域面积。尤其是随着采场的持续推进,采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上覆岩层荷载将发生周期性改变,围岩能量区划特征及其激活条件也将受到影响,围岩静态能量被激活后,将表现为动态形式的突变,不同的采场结构参数对应的采场围岩系统状态发生动力灾害的危险性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4.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新型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结构经。HNMR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探针分子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加入铜离子后,该探针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减弱,并且荧光发射强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通过荧光离子滴定实验对其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加入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如Al^3+、Ca^2+、Co^2+、Cr^3+、Fe^3+、K^+、Mg^2+、Na^+、Ni^2+、Zn^2+等),荧光强度没有发生变化,并且上述各种离子分别与铜离子共存时,对其没有干扰.结果表明,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45.
利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性和磁响应的磁流体.用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为共聚单体,合成了含羟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高分子微球.采用XRD,TEM,SEM,IR,TG-IR,DSC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流体为Fe3O4单相,粒径为10-20 nm,微球的粒径大小约为1-5μm,微球上存在羟基.  相似文献   
46.
实验报告在多元化考核与评价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的功能,特别指出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报告的批改对实践教学的多元化考核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并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验报告批改为例详细介绍了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47.
运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将室外能量收集系统的能量无线传输到室内能量消耗系统可以减少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能够实现绿色建筑与光伏发电技术的有机融合。但是,作为电介质的混凝土材料会对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的互感产生影响,使得输入阻抗发生改变并最终导致系统传输效率的下降。以电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混凝土介质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基于阻抗匹配网络实现系统最优传输效率的优化策略。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混凝土介质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小,同时由于阻抗匹配网络的加入,系统的传输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实现了针对混凝土介质中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的优化,减少了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8.
回采工作面瓦斯分布及传感器部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给回采工作面上瓦斯传感器的安放提供理论依据,用Fluent软件仿真了巷道瓦斯浓度分布。建立了回采工作面巷道几何模型,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根据湍流状态下的守恒方程以及湍流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率方程,采用RNGk-ε模型,用Fluent软件仿真了井下进风巷、回采工作面及回风巷瓦斯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瓦斯在上隅角容易形成积聚;风流在冲洗回采工作面后进入回风巷的拐弯处时候,风速不稳定;传感器部署在拐弯处内侧和外侧的监测效果是不同的。瓦斯传感器应放置在距回采工作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m的位置,该结论与煤矿安全标准中的规定吻合。  相似文献   
49.
回顾并总结近年来有关β2-AR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人类心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利用RYL-600微机控制岩石剪切流变仪,采用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方式,对金川有色金属公司Ⅱ矿区斜长岩在风干和饱和水2种条件下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获得相应的蠕变试验曲线。以试验结果为依据,探讨饱和水对斜长岩蠕变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应力下,饱和水试件的蠕变曲线及蠕变速率曲线均位于干燥试样相应曲线的上方,即在相同载荷作用下,饱和水试件产生相应的变形要大,说明水能加速变形,且饱和状态的比干燥状态蠕变速率达到稳定阶段所经历的时间较长,这与实际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