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美国青蛙腐皮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病蛙的皮肤病灶上分离出 3个菌株 ,经人工感染发现皮 1 - 3菌株为病原菌 ,经鉴定为鲁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lwoffii)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美国青蛙来源于广东省中山市××养殖场 ,体重为 30g左右 .人工感染用的健康美国青蛙在广州市市场购置 ,体重为 2 0 0g左右 .1 .2 方法1 .2 .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常规无菌操作取病蛙的皮肤病灶组织一小块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 ,2 8℃培养 2 4h ,用接种环取一环菌苔 ,用质量分数为 0 85%的生理盐水配制成一定浓度菌悬液 ,然后采用…  相似文献   
22.
卢伟  王妙琳  张凤君 《科技信息》2007,(27):241-24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从全球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入手,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应该发展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3.
 深部咸水层是CO2地质封存的主要封存地, 因所处地质背景和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历的地球化学环境不同, 其地球化学行为也各不相同。本文综述地质封存空间与封存量、地质封存类型、同位素标记CO2在咸水层的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 目前关于CO2地质封存的研究在现象实验、模拟和现场实验方面都取得了初步进展, 但对CO2注入地下后的行为过程仍有很多未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难题;CO2地质封存监测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场地条件和场地的风险情况, 未来技术发展主要集中于封存场地评价与储层响应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24.
低温低碳氮比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反硝化工艺存在反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较长(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水力停留时间长、运行和投资费用大等问题。为寻找更好的反硝化细菌,从冬季北方城市污水厂驯化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 株耐低温、低碳氮比,且脱氮率较高的好氧反硝化菌株,命名为HFX08。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G-菌。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生长曲线符合S 型曲线,拟合方程相关性系数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随着碳氮比的增加,该菌株的反硝化速率随之提高,脱氮率最高可达92%。  相似文献   
25.
 结合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通过影响因素试验探讨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及降解地下水中苯和二甲苯效果的影响作用。同时,通过土柱实验,分析了微生物在不同砂土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和降解地下水中苯和二甲苯的效果。结果表明,微生物降解苯和二甲苯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温度20℃、pH值7.0、添加氮磷和溶解氧(DO)5.21mg/L。微生物在砾砂、粗砂和中砂中的迁移速度随着介质平均粒径和孔隙度的增大而加快。在同一种介质中,微生物穿透前20cm所需时间大于穿透后20cm所需时间,在不同介质间,微生物穿透40cm所需时间均为:砾砂<粗砂<中砂。总的来说,随着介质平均粒径的变小,苯和二甲苯的去除率增加。在中砂介质中,苯和二甲苯的去除率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26.
 以Bi2WO6作为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对废水中四环素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为通过直接在光催化反应中加入光敏化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Bi2WO6光催化剂对四环素废水的处理效率,本研究制备了Bi2WO6催化剂并进行了XRD和SEM表征分析,探究了其晶型结构和形貌特征;研究了无机盐离子光敏化剂的阴阳离子、光敏化剂加入量、四环素初始浓度、四环素溶液初始pH值5个因素对四环素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催化剂成功制备且未对其晶格结构造成破坏,光敏化剂的加入可提高Bi2WO6对四环素的吸附率和去除率,优化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其中,阴离子Cl-和阳离子Cu2+的促进效果较好,经过对比后选择的最佳光敏化剂为硫酸铜;最佳条件为在硫酸铜加入量为1.5 mL以及四环素初始浓度为70 mg/L时,光催化剂对四环素的去除率可达88.79%;pH值为5或8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分别为51.50%和55.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