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41.
粗规律生成与它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函数S-粗集(function singular rough sets), 给出粗规律生成, 粗规律生成定理; 利用这些结果, 提出粗规律分离与粗规律分离定理, 粗规律带复合生成定理与粗规律带原理; 给出粗规律分离在利润风险规律识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2.
以"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思维导图法"为工具,以<工程材料学>为平台,对提高士官理论学习水平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最终得出思维导图法作为新型的教学两用方法,对提高士官理论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3.
构建了一套卷烟挥发产物的冷凝分级装置,通过控制冷源流速等条件在收集管间形成一定温度梯度,使得不同组分依其沸点、含量和饱和蒸汽压的不同,在不同的收集管中被冷凝。考察了冷源类型、冷源传输管疏密程度及冷源传输速率等因素对冷凝分级器温度梯度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使用该装置对卷烟挥发产物进行捕集,经乙酸乙酯提取后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超低温氮气作为冷源,冷凝分级器温度梯度为(-35±5)℃~(-65±5)℃时,1#~10#捕集管中分别收集到了320,286,201,172,135,107,98,98,85,85个化合物,其中包括高沸点的新植二烯、中沸点的苯甲醛、低沸点的2-乙烯基呋喃等不同的化合物。大多数化合物随着沸点、饱和蒸汽压的不同,在捕集管中呈正态分布,具有较好的冷凝分级效果。  相似文献   
144.
3-氯苯酚(3-Chlorophenol,3-CP)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也是一种毒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本文使用最常用的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四氯化碳为稀释剂,详细探讨了磷酸三丁酯萃取3-氯苯酚的平衡时间、络合剂种类和浓度、体系的pH、溶质浓度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还比较了四氯化碳、磺化煤油对萃取分配比(D)的影响;同时使用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了其络合萃取过程,并建立了萃取模型.实验发现:在常温下,振荡频率为(200±10)rpm,振荡2h,即可达到萃取平衡.与三烷基胺和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相比,TBP是萃取3-氯苯酚最好的萃取剂;且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体系的pH是影响萃取效率的关键因素,在pH3~4.5范围内其萃取效果最好.四氯化碳作为稀释剂比磺化煤油好.分配比随溶质3-氯苯酚浓度的减小而增大,这也正是络合萃取的优势.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BP萃取3-氯苯酚是氢键作用机理,体系的pH不影响萃取机制.根据实验结果和萃取机理,建立了萃取模型,其表观络合萃取反应平衡常数为316.8L·mol-1.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萃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同时也为3-氯苯酚的提纯及工程处理含酚废水、乃至酸性有机废水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5.
P-集合是由内P-集合XF珔与外P-集合XF构成的元素集合对,或者(XF珔,XF)是P-集合,P-集合具有动态特征。利用内P-集合给出内P-信息融合生成、内P-信息融合剩余生成与内P-信息融合度量概念,得到内P-信息融合生成定理、依赖定理、还原定理,还给出内P-信息融合的属性合取定理与属性合取扩展定理和属性合取扩展-内P-信息融合发现原理。最后利用这些结果给出应用。  相似文献   
146.
一种分段测量保证QoS约束的任播通信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的任播通信(anycast)模型无法在具有可扩展性的同时提供QoS支持,提出了一种分段测量的任播通信模型(SMA).通过任播通信组成员之间的竞争将最优成员的单播地址存储到相应路由器,由此解决了路由表膨胀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种由分段延迟变化估计总体延迟变化上界的方法,通过组成员和路由器之间的小范围网络参数的测量、分享和估计,支持带QoS约束的任播通信请求.PlanetLab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性较高.模拟真实Internet结构的网络拓扑仿真证明,SMA不但具有较高的最优组成员发现效率,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47.
2008年,山东大学史开泉教授提出P-集合(packet sets)的概念,P-集合是一个集合对,它由内P-集合(internal packet sets)与外P-集合(outer packet sets)共同构成;P-集合具有动态特性.本文利用P-集合理论,给出外P-集合的, (-f)-模型与 (-f)-t阶单向动态模型的生成及有关概念,提出 -单向动态模型序关系定理及动态分离定理,(-f)-模型的动态特征依赖于属性集α上的属性删除.利用这些讨论,给出(-f)-模型生成原理及在动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8.
通过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聚丙交酯一聚乙二醇一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作为壳材料,以农药虎威(又名氟磺胺草醚)作为囊芯的微胶囊,并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的制备方法.通过红外表征了壳材料PLA-PEG-PLA的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差示热分析、拉曼证明微胶囊中农药的存在;利用扫描电镜、粒度仪等仪器检测不同工艺条件对微球形貌及粒径的影响,确定了理想的工艺条件为:转数为800 rpm;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溶液的浓度为2%;壳材料以含PEG1000的共聚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9.
辐照处理对蟹类过敏原(原肌球蛋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辐照作为食物过敏原的加工处理方法之一,引起了学者的重视.作者对中华绒鳌蟹和三疣梭子蟹的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进行了辐照处理,并分析了辐照处理对原肌球蛋白性质的影响.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部分纯化的蟹类原肌球蛋白经7 kGy辐照处理后出现明显降解,10 kGy辐照处理后完全降解;蟹类过敏者血清的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部分纯化原肌球蛋白经3~7 kGy辐照处理后的过敏原性无明显变化,而10 kGy辐照处理后的过敏原性降低;兔抗锯缘青蟹原肌球蛋白抗体的免疫胶体金层析检测结果证实部分纯化原肌球蛋白经10 kGy辐照处理后的抗原性为阴性.但是,3~10 kGy辐照处理对整蟹原肌球蛋白及其过敏原性无明显影响,模拟胃液消化反应结果也表明3~10 kGy辐照处理对整蟹原肌球蛋白的酶解消化特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0.
无标度加权网络的模型构建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提出了一种权重依时间增长的加权网络模型,其中每个时间间隔的权重增长量是个随机变量。利用主方程方法,可以证实当时间t→∞时,该网络有稳定权重分布p(w)。通过两个计算实例,发现p(w)~w-γ,其中幂律指数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