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9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792篇
系统科学   589篇
丛书文集   921篇
教育与普及   7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1篇
现状及发展   9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9064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1004篇
  2013年   707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884篇
  2010年   941篇
  2009年   971篇
  2008年   1048篇
  2007年   1101篇
  2006年   853篇
  2005年   738篇
  2004年   719篇
  2003年   676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650篇
  1999年   701篇
  1998年   605篇
  1997年   603篇
  1996年   570篇
  1995年   488篇
  1994年   469篇
  1993年   405篇
  1992年   363篇
  1991年   334篇
  1990年   313篇
  1989年   252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61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20篇
  1965年   16篇
  1963年   12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探究氮磷钾复合施肥对增温促花后的优质盆栽观赏海棠品种‘长寿冠’(Chaenomeles speciosa ‘Changshouguan’)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长寿冠’增温促花后的复壮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根部施肥试验,设置对照组(CK)和9个处理组(处理1—9)。研究其对生长、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 ①处理1—9均对‘长寿冠’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有显著影响。以处理8(N3P2K1)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74%、11.13%,均差异显著(P<0.05)。②各处理组能显著提高叶片相对叶绿素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变化不明显,说明‘长寿冠’叶片净光合能力的提升是由气孔和非气孔两方面因素导致的。③处理1—9均提高了‘长寿冠’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处理8效果最好。各施肥处理组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低于对照,表明施肥处理促进了叶片对光能的转化和利用效率,降低了光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耗散。④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与相对叶绿素含量、Gs、qP、叶面积、ETR、ΦPSⅡ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负相关。相对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施肥处理通过提升‘长寿冠’的光合性能促进叶片的生长,叶片光合性能的改善与光能吸收及其转化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关;叶绿素相对含量可以作为考量促花后施肥复壮效果的有效生理指标。【结论】 适当配比的氮磷钾复合肥能有效促进增温促花后盆栽海棠‘长寿冠’叶片的生长,提升光合性能,最佳的氮磷钾肥配施方案为每株1.2 g氮肥、0.2 g磷肥、0.2 g钾肥。  相似文献   
992.
为了避免隧道爆破施工时邻近地表及地下输油管道受到爆破振动造成的不良影响,需确保爆破施工工作面与输油管道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基于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黄岛端斜井工程,通过对斜井一期工程隧道爆破施工引起的地表振动进行监测,研究了工作面前方地表振速的衰减规律,并采用Hilbert-Huang变换及小波包分析了爆破振动频域特征。结果表明:在距工作面0~40 m的高振速区范围内,振速呈现震荡变化,峰值合振速出现在距工作面一定距离的地表区域,而在高振速区之外部分呈指数衰减趋势;爆破振动的频域分布主要集中在0~200 Hz的低频区域,50 Hz左右为其最集中区域,瞬时能量峰值出现在0~1 s内,其中在0~25 Hz范围内能量占比最高为13.41%,与输油管道自振频率范围存在部分重叠。同时,引入萨道夫斯基修正公式并拟合出适用于本工程条件下的振速预测公式模型,从法律规范、工程实践及抗震能力3个方面考虑提出输油管道安全振速为1 cm/s,计算得到50 m范围内最大单段齐爆药量和安全距离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斜井二期工程下穿输油管道区域时的爆破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现如今,基于YOLOv5的网络模型被广泛应用在行人检测的任务中,在精度和速度上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在终端设备上部署使用,往往受到算力的限制。因而,基于RepVGG模型改进的主干网络,并且为了提高在密集人群和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加入了坐标注意力机制,扩大感受野的同时增强感兴趣区域的权重。经过实验测试,这种轻量化的网络参数量和计算量比较小,而且检测精度和鲁棒性也比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下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减小尾流效应对风电场发电量的影响,提高风能利用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的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genetic-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GA-PSO)。首先,以风电场单位发电成本为目标函数,风机坐标为优化变量,通过在优化变量的速度更新中加入惯性权重,以改变算法的寻优速度;其次,在WASP软件选址的基础上,对风电机组进行布局优化;进而,将计算结果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 FA)和粒子群(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PSO)优化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用PGOA算法优化后的风电场单位发电成本为2 016元/GWh,减少了232元/GWh,年发电量为82.633 GWh,比优化前提高了8.538 GWh,同时尾流损失减小了1.12%。可见研究结论对未来的风电场微观选址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桥梁裂缝是影响桥梁服役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裂缝检测对桥梁养护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检测为人工检测,检测人员通过目视检查裂缝,手动记录裂缝,检测的时间成本高昂。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裂缝检测系统利用桥梁表面图像进行裂缝识别,近年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使裂缝自动化识别的精度和效率大大提升。详细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裂缝检测系统及其应用,总结了该技术在桥梁裂缝检测中的优势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96.
立筒仓卸料过程中,贮料流态不断变化,仓壁压力随之表现出不同变化规律。为研究卸料过程中贮料在粮食立筒仓中的流动状态和速度分布、贮料对仓壁产生的动态侧压力以及相应超压系数,采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粮食立筒仓卸料过程进行模拟,分别选定两种不同卸料速度工况,并结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动态侧压力。结果表明:通过直接观察和整体流量指数分析筒仓内贮料流动状态,贮料流态与其所处的筒仓位置有关,发展进程为整体流动—管状流动—漏斗型流动;EDEM仿真模拟与试验结果的静态侧压力值接近、动态侧压力分布规律一致,且超压系数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卸料整体过程中,流速快工况的超压系数均大于流速慢工况;筒仓仓壁下部1/3hn范围内的动态侧压力突增最为明显,贮料内部不断重复动态拱过程致使仓壁卸料压力呈现不同震荡分布,且该位置的超压系数高于现行规范的水平侧压力修正系数Ch。EDEM离散元卸料仿真进行动态侧压力研究具有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筒仓结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水平井在进行水力压裂时的裂缝扩展机理,将无量纲近似解与能量守恒相结合,建立一种半解析半数值的多裂缝扩展模拟新方法,并开发高精度和高效率的裂缝扩展程序C5Frac。使用该方法分别针对单裂缝和多裂缝扩展进行模拟,并使用隐式水平集算法(implicit level set algorithm,ILSA II)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单裂缝扩展时,C5Frac计算得到的裂缝半径、缝口宽度和进液效率与参考解的误差均在1%以内;多裂缝扩展时,C5Frac计算得到的裂缝半径、缝口宽度和缝内流量与ILSA II非常接近,裂缝总面积与ILSA II的误差保持在5%以内,且运算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该模拟方法可以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大大减少计算时间,可为多裂缝扩展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以宁夏全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荒草地)布设121个土壤剖面,采集测定0~120 cm土层样品,研究宁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20 cm剖面上,w(SOC)均值为5.49×10-3,变异系数达90.71%.林地w(SOC)均值为1.59×10-2,是耕地的2.81倍,草地的3.22倍,荒草地的4.79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w(SOC)在0~30、30~80、80~120 cm土层和0~120 cm剖面中均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荒草地,差异显著.林地SOC与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耕地SOC与全氮、全磷、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草地SOC与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荒草地SOC与全氮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w(SOC)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宁夏SOC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宁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w(SOC)差异显著,且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和全磷对其影响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999.
为探析喀斯特传统村落植物种间网络关系特征与村落中植物配置特色,本文选取遵义地区六个具有代表性喀斯特地貌的传统村落,即苟坝村、黑溪村、龙潭村、玛瑙村、三坑村(板场组)、石家寨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方法计算其稳定性、均衡性以及脆弱性来分析植物生境、植物种间网络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传统村落植物整体种间网络关系较差,石漠化程度对植物种间网络关系有较强的影响,在石漠化轻度地区,植物种间网络关系表现稳定性、均衡性、脆弱性均较好;喀斯特传统村落中植物对于小生境(如绿地类型、不同的植物、不同海拔、不同景观要素物质、三生空间以及保护级别等)与配置格局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不同的小生境有不同的种间网络关系特征。研究揭示植物景观配置与植物种间网络关系具有统一性,为喀斯特生态恢复、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围绕地震台站会商工作需求,为实现地震会商报告自动化产出及应对地震快速应急服务,依托Datist地震数据专家系统,从数据层、分析处理层、图表绘制层及报告编制展示层4个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出发,分别从测震监测、电磁监测、形变监测和流体监测4个模块编制多个不同功能的节点组合,最后,通过系统整体集成完成了台站地震会商报告自动化产出系统研发,实现了台站地震观测数据的下载,数据的处理与加工,会商报告图表的绘制,多种格式会商报告的生成及报告的推送等功能的自动化。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台站地震会商报告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程度,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今后开展地震观测资料分析的自动化、流程化、定制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