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3篇 |
教育与普及 | 2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3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模糊控制在无功补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模糊控制理论在无功补偿控制中的应用。方法系统控制策略基于模糊控制理论,以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偏差为输入,经过模糊推理,以对电容器组的投入或者切除为输出。结果很好地解决了由于轻载产生投切震荡的问题。结论将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无功补偿系统中,将专家经验与自动控制相结合,可提高补偿准确度和系统鲁棒性,从而可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72.
西藏雅鲁藏布江表层水中汞的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雅鲁藏布江横贯西藏南部,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2007年6月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与尼洋河采集了表层水和岸边表层土壤样品并测量了某些水质参数, 对雅鲁藏布江表层水中不同形态汞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雅鲁藏布江表层水中总汞和总甲基汞的浓度为1.46~4.99和0.06~0.29 ng•L–1, 反映了青藏高原河水汞含量的背景水平. 69%的总汞是颗粒态汞, 并且二者相关性显著(r=0.990, P<0.01). 总汞的空间分布中有61%是受总悬浮颗粒物控制. 活性汞的浓度为0.10~0.36 ng•L–1, 对表层水中汞的迁移转化行为影响不大. 71%的总甲基汞是溶解态甲基汞, 并且二者相关性显著(r=0.746, P<0.01). 总甲基汞的空间分布不是受控于总汞、活性汞、温度、pH、溶解有机碳以及总悬浮颗粒物. 另外, 拉萨河与尼洋河的汇入可能对干流表层水中的总汞含量都存在影响, 而对总甲基汞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加速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方法利用航磁及磁重信息向上延拓所产生的不同高度重、磁二阶导数的解译和推断,划分岩体,同时运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结果通过研究岩浆岩体的地质、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特征,对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一带岩浆岩体进行了单元划分和金成矿有利度评价。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一带岩浆岩体分为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结论金矿成矿主要与晚期岩体关系密切,晚期岩体不仅对Au而且对Cu,Ni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
简要介绍了粗糙集连续属性的一种量化算法—基于VDM (ValueDifferenceMetric)度量的划分法 ,并用该算法对实验数据为取自UCI机器学习数据库中心的数据集Iris进行量化 ,再对量化后的属性领域进行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利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搭配数据,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结合情况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均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能够带趋向补语的动词数量并不多,这些动词带趋向补语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79.
古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潜山裂缝性储层具有复杂的储集空间和储层非均质性,对缝洞发育程度的评价在储层性能的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将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常规测井与地质理论相结合,对研究区的十几口井进行了详细的裂缝识别,对地层岩性特征、构造特征与地应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程度从南到北、从构造高部位向东、西两翼的构造低部位逐渐变差,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为北东东-南西西,古应力的方向基本为北东-南西。该方法的解释结果与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0.
以野外露头剖面和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显微薄片鉴定,对黔南—桂中地区的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演化研究.将二叠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或称为二级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识别出了海岸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台盆沉积体系,黔南地区以台地相为主,桂中地区则以“台-盆”相间为特征.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古地理演化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为暴露剥蚀区,桂中地区为“盆-隆”相间的沉积格局;中二叠世,受海侵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以台地环境为主,桂中地区演变为“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晚二叠世早期的东吴运动造成研究区大面积隆升剥蚀;晚二叠世中晚期,海侵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