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9篇
综合类   5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夏红伟  陈雷  王义厢  蔡斌 《科技信息》2012,(19):138+130-138,130
亚临界CFB锅炉目前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在工作中的经验,对亚临界CFB锅炉安装监督检验中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提高锅炉安装整体质量、保障锅炉安全投入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攀枝花话指的是1965年攀枝花建市前就已世居今攀枝花市所辖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以及东区银江镇、西区格里坪镇等地的原住民(本地人)及其后代所使用的地方话。它分属西南官话成渝片方言和昆贵片方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本文对攀枝花话附加式构词法的语法现象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未来土壤碳库大小评估的巨大偏差,充分了解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理对预测未来土壤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温度模式、底物质量、物理化学保护和微生物属性对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传统的恒温模式相比,变温培养模式更好地克服了土壤微生物对恒定培养温度的适应性以及不同培养温度下底物消耗不均的缺点,能够更加准确地估算Q10。(2)较多的研究发现难分解有机碳的Q10大于易分解有机碳的Q10,但也有研究发现难分解有机碳的Q10并不比易分解有机碳的Q10高,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碳库的异质性造成的。(3)团聚体和矿物吸附保护通过改变底物有效性或者反应位点的底物浓度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群落组成和结构也会对温度敏感性造成影响,温度变化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相关生理特征的变化,进一步引起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改变,从而改变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土壤有机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是全球气候变化对碳循环影响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它的精确估算有利于完善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对准确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月即别是金帐汗国第九任君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正式迁都别儿哥萨莱,使得汗国对地方的财政及其他事务的管理更加有效;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尊重学者,鼓励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传承发展伊斯兰文明;坚定地站在元朝一边,双方维持了良好的宗藩关系,与埃及马木路克王朝通好,确保了中西交通路线的畅通。月即别篡夺汗位,与伊儿汗国为争夺以阿塞拜疆为中心的外高加索地区,连年征战,反映出蒙古族统治阶级自身的消极性和落后性。  相似文献   
16.
探究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园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 供科学参考。基于2020年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红外监测数据,对白鹇和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属于三峰型昼行鸟类,活动峰值出现在 6:00— 8:00、8:00—10:00和16:00—18:00,夜间和凌晨活跃程度较低;与夏秋季节相比,白鹇冬春季节活动 强度较高,活动峰值出现在1月,相对丰富度指数季节差异较大;小麂(Muntiacus reevesi)有1个日 活动高峰,活动峰值出现在18:00—20:00,凌晨活动强度降低;与秋冬季节相比,小麂春夏两季的 活动强度较高,活动高峰期出现在8月,相对丰富度指数季节差异较大;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 共同作用,白鹇和小麂在海拔较高、温度适宜、坡度较高的地区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在距离农田 较近的区域活跃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在以 P25 二氧化钛为钛源, 水热反应时间为1, 2, 3, 4天条件下, 合成钛酸纳米管(TNTs)形成过程中的4种产物, 采用XRD, SAXS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手段进行表征。以Cd(Ⅱ)为代表污染物, 研究4种产物对Cd(Ⅱ)的吸附, 并着重分析4种产物的结构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粉末XRD结果表明, TNTs的4种产物均为单斜晶胞结构。SAXS和N2吸附/脱附表征证实, 水热法制备TNTs经历二氧化钛源结构解体→钛酸纳米管形成→管状结构解体的过程, TNTs-3d具有最为规整的管状形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 Langmuir-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结果, 且Cd(Ⅱ)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TNTs-3d ≈ TNTs-1d > TNTs-4d > TNTs-2d。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样品的回转半径、孔体积对吸附量影响较小, 而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可能会显著影响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现有跳频信号二维波达方向(DOA)估计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的跳频信号二维DOA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L型阵列特点,将方位角、俯仰角和跳频率三维信息转换为一维空间频率信息,降低了冗余字典长度和稀疏求解难度.其次,经过奇异值分解降维处理,减少了矩阵运算维数,降低了算法复杂度,通过稀疏贝叶斯算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估计出空间频率和跳频率,利用Capon空间频率配对算法将空间频率和跳频率正确配对,计算出空间角.最后,由空间角几何关系解算出方位角和俯仰角.模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或低快拍数条件下,该算法DOA估计精度较高,且不易受空间频率间隔和跳频信号源相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如何充分应用3S技术,提高土地调查的质量和效率,并由此提出思考和展望。方法:系统科学理论法、归纳分析法。结论:基于3S技术开展江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保证土地利用数据仍然保持真实性和现势性,对准确掌握最新的各类土地资源分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面向变化管理的流程建模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企业变化管理的对象是流程变革,企业流程建模是流程分析和优化的基础.首先对目前流程建模的方法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变化管理对流程建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