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42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4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在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东盟各方从中的获益性做出了分析,指出中国—东盟的共同利益将是贸易区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2.
动态认知逻辑是近年兴起的非经典逻辑,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是逻辑、认知以及信息相交汇的产物,旨在分析知识与信息的变化,为逻辑推理中的信息动态认知提供形式语言表达、结构模型以及一套形式化的处理办法.动态认知逻辑对于语言构造的分析、人的动态化认知过程、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3.
194.
全息干涉计量法的发展,为机床静刚度、动刚度及热刚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极有潜力的新的分析工具。本文推导了用全息照相测量机床法向位移和振幅的简捷计算法,其特点是光路简单、计算迅速,并且计算结果同其它仪表的测量结果一致。因此,根据全息照相计算位移十分麻烦这一缺点得到了克服。本文还分析了影响动刚度模拟试验精度的因素,并指出了进行试验的正确原则。  相似文献   
195.
探讨了无水硫酸桐作催化剂合成富马酸二异辛酯的方法和工艺条件,该方法工艺简单,收率较高,不腐蚀设备和无三废污染,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6.
197.
6.某类函数的比较 本节中,我们考虑一紧致的可度量空间X及其上一单参数变换群φι(—∞相似文献   
198.
作者将具有正宇称的gds轨道空间扩大到包含具有负宇称的1h11/2轨道,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MSDI),对^106Cd和^108Cd两个偶偶核作了形变Hatree-Fock(HF)计算,得到了基态和一些激发态的解,同时,还用近似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Fock(PDHF)方法,对^106Cd和^108Cd进行了能谱计算,得到其正、负宇称带的解,计算结果与实验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9.
电子电路设计中异构印刷电路板数据融合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当前电子设计自动化 (electronicdesignautomatic ,EDA)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异地异构设计数据互不兼容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引出了EDA协同设计集成环境的概念 ,并以Cadence和Mentor的印刷电路板 (printedcircuitboard ,PCB)设计数据融合技术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 ,为EDA工具在PCB级的集成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0.
我们对工业上使用过的轻油制氢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分别将不同床层高度的催化剂进行了活性、物相、Ni晶粒大小、比表面、孔结构和表面状态的研究。得到了催化剂结构及其性能沿催化剂床层的某些变化规律。发现离床层入口三米处是催化剂结构变化的转折点,同时发现该处催化剂的失活原因是碳的沉积。在9—10米处催化剂中的镍在表面上有明显迁移聚集形成不连续薄片的现象,这是该处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