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笔者不认同教学过程中强调严肃性的传统观念,认为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制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娱乐中主动学习。笔者介绍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2.
2014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国际会议召开2014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国际会议于近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钎焊及特种连接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钎焊材料与技术重点试验室、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试验室、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联合主办。2014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国际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广大钎焊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波兰华沙工业大学、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等9国的31位国外钎焊专家、学者和来自中国的154化钎焊界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23.
p型Al/6H-SiC肖特基二极管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研究了p型Al/6H -SiC肖特基二极管的基本制作工艺及其电学参数 .采用电流 -电压法 (I~V) ,测试了肖特基二极管的理想因子n和肖特基势垒高度b.对其基本电学参数n和b 的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串联电阻对I~V特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4.
针对毛杆折痕难以检测问题,首先将羽毛杆图像转化为一维信号,通过随机共振降低光照不均干扰,结合模极大值理论进行信号奇异点检测;利用奇异点位置完成子图像提取以减少对羽毛杆遍历检测带来的误判。然后采用协方差矩阵对目标子图像进行特征结构描述,引入仿射不变度量使得该空间满足黎曼流形的要求,并以此调整了Fisher判别分析的类间散度和类内散度计算。最后利用黎曼指数映射得到了样本的最佳映射空间,从而实现非线性空间的类别判别。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以微波激励氙(Xe)发射的真空紫外(VUV)光作光源,乙炔(C2H2)作反应气体,氮(N2)、氩(Ar)和氢(H2)气为稀释气体,采用直接光化学汽相淀积(CVD)工艺,在硅(Si)、钼(Mo)及玻璃衬底上进行了类金刚石碳(DLC)膜的淀积生长。通过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测试与观察,研究了在同样工艺条件下不同衬底材料对DLC膜成膜初期碳原子的吸附、凝聚及成核过程。实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26.
给出了广义E-凸多目标规划的KKT必要条件的充分性以及鞍点充分条件的必要性.在广义E-凸性假设下,建立了有效解的两个充要条件.研究结果是对现有研究结果的改进与推广.  相似文献   
27.
1994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3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人,出现漏诊,教训深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剪式可展桥能够快速搭建灾后应急通道,提高救援效率.针对剪式机构刚度差、材料利用率低等特点,结合弦支体系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应急用弦支剪式可展桥梁结构.为研究其结构的承载性能,采用Karamba3D建立有限元模型,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对撑杆长度、撑杆数目、剪叉杆截面、初始预应力幅值、剪叉角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并利用Galapagos模块以结构最低质量为优化目标对弦支剪式可展桥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增大撑杆长度、撑杆数目和初始预应力能够有效减少剪式机构应力和挠度;增大剪叉角度使剪式机构应力和挠度增大,而增大剪叉杆截面厚度会减少剪式机构应力,但会增大其挠度;剪式机构依然以受弯为主;优化使结构质量减少38.89%,且优化后弦支剪式可展桥的应力和挠度大约是其对应剪式可展桥的0.25倍和0.2倍,验证了弦支剪式可展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9.
王君  廖伟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5):47-47,53
本文通过笔者对一些水闸的设计实践以及阅读相关的一些文献,对中小型水闸设计中的一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0.
新疆H储气库受储气库强注强采运行模式影响,调峰采气过程中储层易发生出砂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储气库的寿命和调峰能力,亟需开展储气库出砂规律研究,确保储气库调峰保供能力。针对常规岩芯驱替出砂实验条件下岩芯出砂量很小,实验过程中很难监测到出砂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即在常规驱替出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仪测量岩芯实验前后孔径分布与孔喉分布变化。该方法解决了常规出砂实验过程中出砂量过小难以监测的难题,从微观角度更加全面地探究了地层出砂规律。利用此方法,分析了流速、生产压差、渗透率、含水率和地层压降等5种因素对地层出砂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流速越大,岩芯渗透率与出砂量均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保持不变;2)H储气库的临界流速为4.14 L/min,临界生产压差为5 MPa;3)孔径分布分析表明,含水率与地层压降是影响新疆H储气库地层出砂的主要因素;4) H储气库在早期无水生产时,适当出砂反而会提高地层渗透率进而提高气井注采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