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5篇
系统科学   81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9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21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通过对D-S证据理论冲突系数和组合规则进行研究,发现导致证据组合结果与事实相悖的另一个因素,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冲突系数表示方法和证据理论组合规则。新的方法针对证据冲突系数处理和组合规则不合理的情况,用自冲突系数和互冲突系数这2种方式的加权表示新的全局冲突系数。新的组合规则根据基本概率分配原则建立,并推导得出多点集焦元证据理论的组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规则更简便,更精确,在处理证据冲突和正常证据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2.
将诺氟沙星原药(98%)按质量比为1:1 000制成颗粒饵料投喂凡纳滨对虾,研究在养殖模式下诺氟沙星在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3P97分析诺氟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药物回收率、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等参数。结果表明,诺氟沙星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吸收二室模型,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血淋巴=9.236 e-0.662 t+56.938 e-0.01 t-66.174 e-0.985 t,C肌肉=21.491 e-0.576 t+0.328 e-0.047 t-21.819 e-0.726 t,C肝胰腺=30 115.96 e-0.355 t+39.314 e-0.01 t-30 155.274 e-0.378 t。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诺氟沙星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 h、4 h和4 h,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13.527 5 mg/L、1.904 4 mg/L和698.916 7 mg/L,表观分布容积V1/F分别为0.017 L/kg、0.210 L/kg和0.001 L/kg,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0.704 h、0.954 h和1.832 h,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1.047 h、1.204 h和1.951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69.315 h、14.812 h和69.315 h,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12分别为4.347 h-1、0.098 h-1和0.098 h-1,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21分别为0.629 h-1、0.081 h-1和0.017 h-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764 mg·h-1·L-1、9.538 mg·h-1·L-1和7013.467 mg·h-1·L-1。血淋巴、肌肉、肝胰腺组织中诺氟沙星浓度水平的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凡纳滨对虾3种组织中浓度最高的为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中诺氟沙星代谢较快,在投喂8 h后药物残留接近于零,但肝胰腺组织易蓄积诺氟沙星,其残留时间至16 d才未被检测到。实验实施期间为9月份,平均水温为28℃,因此,使用质量比为1:1 000制成颗粒饵料投喂凡纳滨对虾至少应经过448℃.d后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83.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源、CaCO_3为模板,制备中间相沥青基介孔炭(MPMC)。采用XRD、SEM、TEM等手段表征所制介孔炭的结构和形貌,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MPMC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随着CaCO_3质量分数的增加,MPM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先增加后减小,当CaCO_3的质量分数为70%时,所制MPM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MPMC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84.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调蓄湖泊,其出湖泥沙变化过程影响着湖泊演变和江湖关系调整.基于洞庭湖代表性水文站长时间序列的水文数据,利用百分位数、变差系数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洞庭湖出湖输沙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洞庭湖出湖泥沙在1951—2015年可分为1951—1970年、1971—2002年和2003—2015年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表现为下降趋势,2003—2015年年均输沙量则呈上升趋势;出湖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1951—1970年主要集中于3—12月,1971—2015年主要集中于3—8月,但2003—2015年输沙量峰值由1951—2002年的4月推迟至5月;出湖输沙量周期表现为44年和24年的全尺度周期震荡.从径流、水利工程建设和湖盆冲淤的角度分析洞庭湖出湖输沙量的变化原因,发现:出湖径流是造成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主周期模式的重要原因;荆江裁弯工程是导致1971—2002年洞庭湖出湖输沙量大幅减少的根本原因;随三峡工程运行,洞庭湖2003—2015年多年平均出湖输沙量相比于1971—2002年减少了30.1%;此外,洞庭湖湖盆由淤积转为冲刷,导致洞庭湖出湖输沙量在2007年之后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5.
通过Matlab编程或作图软件,生成任意形状的衍射屏.将菲涅耳衍射积分化为含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积分,求解出其在观察屏上的光场分布,输出任意形状衍射屏的夫琅禾费衍射的衍射花样.结果表明,通过计算机对任意形状衍射屏夫琅禾费衍射的仿真,有助于理解不同结构衍射屏下的夫琅禾费衍射花样的分布特征,是对光学衍射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6.
针对粒子群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方面存在收敛速率慢、容易陷进"早熟"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加速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DAC)。该算法主要采用呈线性变化的加速因子以及引入递减的惯性权重系数。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的网络优化覆盖率相比粒子群算法提高了34.6%,比基于递减惯性权重系数的粒子群算法提高了29.3%,证明PSO-DAC算法可有效提高收敛速度以及移动节点覆盖率,从而改善了整个网络的覆盖效果,延伸网络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87.
本案对苏稽苗圃的自然地理条件、现状道路交通条件、现状植物情况和功能分区等方面分别与植物园特点进行对比,运用生态与节约型园林的规划设计思想,初步提出将生产型苗木基地改造成兼顾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以及苗木储备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的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8.
正为确保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经营安全,2月12日至13日,江永县安监局全体工作人员分成4组,联合乡镇安监站、派出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百日行动",共查处无证经营2起、零售店药量超标9起、违规在店外摆摊销售7起、违规使用取暖设备2起,现场阻拦购买人员吸烟3起。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89.
以体长1.932±0.204 cm、体质量1.386±0.055 g的棘胸蛙蝌蚪为实验动物,在水温24±0.2℃、DO7.30±0.01 mg·L~(-1)、pH 7.30±0.01条件下,以96 h为氨氮急性攻毒时长,12 d为去毒恢复时长,采用静水停食法,研究了氨氮急性攻毒及去毒恢复阶段棘胸蛙蝌蚪肝脏SOD、CAT、GSH及尾部皮肤SOD、CAT、ATP酶活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急性攻毒阶段,所涉酶类中除尾部皮肤ATP酶活力随氨氮攻毒质量浓度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外,其余酶活力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SOD酶活力的峰值出现于氨氮质量浓度2.45 mg·L~(-1)实验组(P0.05),CAT和GSH酶活力峰值均出现于氨氮质量浓度14.70 mg·L~(-1)实验组(P0.05);(2)去毒恢复阶段,所涉酶类酶活力随原氨氮急性攻毒质量浓度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动特征,且峰值均出现于原氨氮质量浓度17.15 mg·L~(-1)实验组(P0.05)。  相似文献   
90.
许真君信仰发源于江西,遍布于全国,成为全国各地较为普遍的一种信仰活动。该信仰由最初民间的、小范围的变成风靡于各地的信仰,原因不仅在于许氏家族自身的推动,也有地方官府的助力,而更为重要是江西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及许真君信仰符合了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的需要。传统国家为了获取更多的财赋,同时便于更好地统治江西地区,于是不断地进行"造神",许真君信仰便是这种"造神"行为的结果,而许真君及相关的故事也是逐渐"层累",而形成今日许真君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