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39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电致动聚合物致动器的动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场型电致动聚合物--介电弹性体(DE)制作了一种圆形致动器,在交流电压和直流脉动电压驱动下,分别研究了电压波形、幅值和频率的位移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幅值和频率相同、波形不同时,DE薄膜的驱动位移相差较大,在方波、正弦波和三角波电压下,其驱动位移依次减小.随着频率的增高,驱动位移的递减速度依次增大.当电压波形相同时,位移随电压幅值的增加而增大,随频率的增高而减小,均呈非线性关系,并且直流脉动电压比交流电压的驱动过程稳定.对比双向预拉伸2×2、3×3、4×4倍的DE致动器电致动实验结果可知,预拉伸4×4倍的DE致动器所需的驱动电场强度比预拉伸2×2倍和3×3倍的DE致动器所需的驱动电场强度高,从变形过程的稳定性、响应速度以及稳定变形条件下DE致动器所能承受的频率来看,预拉伸4×4倍的DE致动器优于预拉伸2×2倍和3×3倍的DE致动器.  相似文献   
152.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的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加分析法 ,模拟 1%苦皮藤乳油对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其控制机理主要是对小菜蛾成虫产卵的显著忌避作用 ,尤其是在种群发展的初期 ,由于其显著的的忌避作用 ,降低田间卵量 ,使其种群数量明显降低下来 ,从而有效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53.
吐哈盆地鄯善油田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吐哈盆地鄯善油田储层流体包裹体明显分为盐水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三间房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明显分为两期,春对应的地质时间分别为早白垩世和早第三纪末一晚第三纪;西山窑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也明显分为两期,其对应的地质时间分为32.8~71.8Ma、26.4~45.7Ma,其对应的地史时期分别为早第三纪和晚白世末--早第三纪中期,反映了三间房组成藏时间晚于西山窑组成藏时间。综合分析油气生排烃史和运聚期  相似文献   
154.
油气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制油气作用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油气在生排运聚成藏过程中须经历生烃、排烃、运烃、聚烃和资源等5个门限。某一确定的油气运聚成藏系统进入任一门限都将损耗一部分烃量。在实际地质条件下,源岩生成的烃量只有超过进入各个门限时损耗烃量之和才能大规模聚成藏,并构成油气勘探的远景区。根据物质平衡原理研究油所生成量和损耗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门限控烃作用及其计算模型。文中阐明了各门限的地质含义、判别标准及其控油  相似文献   
155.
提出了将串行程序并行化的方法.首先对串行程序进行分段,提出并行划分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一种并行划分算法PDMA;然后给出了相关程度的定义,并根据程序段之间相关程度,提出了一种对PDMA进行改进的并行划分方法RPDMA;最后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和时间复杂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6.
DRT-UNIX的故障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故障检测技术在分布式实时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介绍了虚拟定时令牌协议,研究了利用系统对虚拟令牌的维护来检测系统中结点机故障的方法和实现技术.这种方法可为分布式实时容错处理程序提供结点机故障的信息,使得DRT-UNIX系统具有很好的容错性.  相似文献   
157.
红会一矿煤层对比分析及主要标志层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二层煤的对比分析 ,证实二层煤为一层煤的分支煤层 ;确定了一、二层煤间的主要标志层。  相似文献   
158.
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期叠合盆地的主要特征是盆地经历了多个演化阶段 ,并且在不同演化阶段中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和性质。对中国西北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研究。这两个盆地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等 3个开合旋回 ,在演化过程中出现由海向陆的转化和拉张 -挤压的交替转化 ,形成了油气来自多源、油气形成多期、油气运移多方向、油气聚集多场所的油气运聚特征。多期叠合盆地有 3种基本油气运聚模式 :①放射状运移、环状聚集模式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环英雄岭构造带为代表 ,油气运移方向垂直于构造等高线的方向 ;②前陆油气运聚模式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代表 ,油气运移方向平行于造山带挤压应力方向 ;③古生代海相克拉通盆地油气运聚模式 ,油气沿大型断裂带和区域性不整合面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159.
咪唑化合物在金属铜上形成表面膜的可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上锡率法研究了咪唑化合物在铜表面所成保护膜的可焊性,并探讨了咪唑化合物类型、膜厚、再流焊次数及高温热冲击对该膜可焊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咪唑化合物可焊性存在明显差异,可焊性有一最优的厚度。咪唑化合物保护膜的可焊性在经多次再流焊或高温热冲击后有所下降。但双苯基苯并咪唑化合物仍能保持良好的可焊性。  相似文献   
160.
1999年10月,印尼现任总统瓦希德民选上台,到现在已经一年有半。恰好在这一年多里,我在印尼工作。利用这个外交工作机会,视印尼变化为世界变化的一部分,我做了一些“印尼研究”。一般认为,苏哈托下台和瓦希德上台,标志着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