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0篇
系统科学   62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0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探讨了沙棘籽渣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from seed residu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L.FHR)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Wright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时,FHR对Bcap-37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效应.结果显示FHR在10~1 000μg/mL等浓度范围内可以诱导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产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1 000 μg/mL FHR处理24 h、48 h和72 h后使Beap-37细胞周期S期减少,G0/G1期增加;FHR处理实验组p5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提示FHR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的生长抑制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且p53蛋白的增加和bcl-2蛋白的减少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2.
给出了非线性周期介质中前行波和背行波的非线性耦合波方程,考虑到耦合系数与介质内的光强有关。在一定简化下得到方程的解释解并在无任何简化情况下用数值解给出不同失谐量时入射光强Ii对出射光强It的关系图。二种(简化和无简化)情况下均得到了光学双稳态。此外还讨论了产生光学双稳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43.
本试验于莆田湄洲湾梯吴海区,采用在聚乙烯网箱中笼式吊养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15箱,共1500笼,养殖水面217m^2。其投入平均壳长1.2cm幼鲍10.68万,经26个月饲养,共养成商品鲍45540个,总重量2096kg。最大壳长7.5cm,最大体重60g;最小壳长5.0cm,最小体重30g;平均壳长6.7cm,平均体重46g。成活率42.64%,饵料系数3.0左右。创产值5  相似文献   
944.
庄美容 《科技信息》2009,(3):227-227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财经专业教学中学生重电算轻珠算。针对此现象,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所获的心得,谈谈如何提高珠算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45.
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博弈论构建了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合作创新中的知识共享水平与奖惩力度、合作次数及协同系数均呈负相关关系,其政策含义是征信体系、信誉机制及协同效应对促进知识共享具有决定性作用,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对严格对角占优矩阵类逆元素的估计,对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H-矩阵类的行列式的估计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一些经典结论.  相似文献   
947.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及ElNino/LaNina的反演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NCEP/NCAR资料,利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及其优化算法比较准确地建立起了赤道纬向风同滞后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之间的映射关系和预报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报效果,可以效好地描绘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趋势,比较成功地模拟和仿真出了1982/1983和1986/1987年的ElNino以及1988年的LaNina现象.  相似文献   
948.
The rotor spun yarn(OE yarn),twist of which is calledlayering twist,was added a few involving twist,and its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the rotor spun yarn with modified twist was changed andits tensile propertie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were im-proved.  相似文献   
949.
对-甲基杯[4]芳烃激光光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对-甲基杯[4]芳烃在环己烷和乙腈中的激光光解行为,在环己烷中观察到4200nm及540nm附近的杯芳烃激发三线态吸收峰,极性溶剂乙腈对该三核态有稳定作用,吸收峰显著红移,其三线态双峰特征与不带取取代基的杯[4]芳烃相近,同时发现在330nm附近杯芳烃自由基吸收峰,其动力学分析表明,该自由基按二级动力学衰减。  相似文献   
950.
拜读丁兆平的“给prion一个确切的中文译名”一文(投送稿)。他收集并阅读了大量国内书刊,指出了prion 的中译名存在严重的混乱现象。这种混乱对科学交流和普及,以及媒体的传播是很不利的。我们完全同意这个意见,并建议全国名词委应尽快地给prion一个统一的、确切的、规范性的中文译名。丁兆平建议将prion定名为“普朊”,以替代当前存在的十几种不确切的译名。我们觉得,“普朊”二字过于简单,也容易产生误解。乍一看,还以为是“普通的蛋白质”(朊即蛋白质,是蛋白质的简称,音ruǎn)。在已出现的十几种prion译名中,译为“朊病毒”的较多。但作为一类新发现的病原体,prion无论在成分上、结构上和感染性质上与病毒是完全不同的。prion的成分是蛋白质,体内正常的prion由prion基因表达,目前正常的prion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但已知在某些未知的因素作用下,可发生构象改变成为有感染性的prion。同时,prion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突变prion更容易发生构象改变,结果也得到感染性的prion。与正常的prion相比,感染性的prion具有明显的不溶解和抗蛋白酶的性质。因此,prion诱发的疾病也可称为“构象病”。所以,prion的致病机理完全不同于其他病原体(包括已知的病毒)。其次,感染性的prion侵入宿主,能使正常的prion转变为感染性的prion,从这点看,prion也完全不同于其他病原体(包括已知的病毒)。因此,将prion译作“朊病毒”,归属病毒类看来是不妥的。在发现prion的初期,以其有感染性和蛋白质本质,叫它为“朊病毒”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对它的本质和特性的深入了解,再硬把它归为病毒类,不仅不合适,反而掩盖了这是一类新的感染性生物大分子的特征。既然prion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因此,将它定名为“感染朊”是顺理成章,也是容易接受的,既通俗也易懂。但是可能有人会提出,后来不是发现有正常的(非感染性的)prion吗?为什么称prion为“感染朊”呢?我们解答如下:(1)发现和创造prion这个新词时,它是以这类蛋白质具感染性为其特征的,同时感染性的prion可使正常的prion转变为具感染性的prion,所以正常prion只是感染性prion的前身;(2)作为比较,病毒是具感染性的,但不是也存在天然的和人工的无毒病毒或病毒原吗?这并不影响我们定义病毒的致病性和感染性。因此,我们认为将prion定名为“感染朊”是恰当的。* 祁国荣研究员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生物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